1960年,刘英写信向毛主席求助,毛泽东:是否与闻天处理有所分别

烟雨南水云间 1天前 阅读数 1 #历史

【前言】

文革后,张闻天与刘英被遣至肇庆军分区,张闻天改名“张普”,寓意普通劳动者。两人在肇庆彼此依靠,生活虽简却自得其乐。

【毛泽东巧当红娘,撮合张闻天刘英】

张闻天能娶得佳偶,得益于毛主席的牵线。若无毛主席的促成,他们的结合或许将历经更多波折。

刘英与张闻天在莫斯科相识,张闻天对她渐生情愫并尝试告白,却被刘英果断拒绝。她对婚姻已有规划,决定五年内不谈结婚之事。

1935年,刘英调任中央纵队秘书长。毛主席问她调动之事,她答是李富春。毛主席笑称此乃他提议,在此可兼顾工作与生活,遇困可找张闻天。刘英羞赧。

一次,毛主席试探刘英,问她中央纵队众多男子中中意谁,他认为张闻天挺好。刘英沉默许久,毛主席继续追问,以为她默认了,期盼着吃他们的喜糖。

刘英连忙澄清,她暂无结婚打算,因见许多女同志婚后即孕,而长征途中环境恶劣,多有不便。

毛主席称赞道:“我们湖南的小姑娘,颇具智慧。”

了解刘英心意后,毛主席向张闻天提议介绍他们相识,张闻天欣然同意。此后,两人工作配合更默契,思想交流也更加频繁。

次年,36岁的张闻天与31岁的刘英在瓦窑堡成婚,获众人祝福。他们未办仪式,也未请客,仅将行李合并,以此简单方式完成了婚姻大事。

毛主席攻下直罗镇后,直奔住所,进门便喊结婚不请客不算数。张闻天回应无糖酒,仅有几支香烟算作请客。众人接过香烟,相视一笑。

【刘英的问题是否应和闻天的问题的处理有所分别】

1960年,刘英迫于现实,决定写信给毛主席,提笔述说。

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您的智慧与勇气,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行,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我欲找您交谈,但您繁忙且事务重大,不便打扰。我执行外交部干部政策,无愧于心。然材料中结论,我认为稍显严重。

刘英在信中简述了1949年在香山与毛主席的会面经历,望获澄清,并恳请毛主席能为其发声。

刘英写好信后,当面递给了杨尚昆,嘱托他将信送给毛主席。

几天后,杨尚奎致电刘英通知其相关事宜。

毛主席已批准,无需担忧。

毛主席与湖南老乡刘英,相识并肩战斗数十年,对她深信不疑,遂即在信上批示。

请研究刘英与闻天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应有所区别,并依据研究结果做出恰当处理。

刘英的信与毛主席批示转至外交部,陈毅部长了解刘英后,执行了主席批语并负责处理。信再至国务院,周总理批示同意陈毅同志意见。

凭借这把“尚方宝剑”,刘英才得以幸免于难。

【我们只有义务教育你去奋斗,去为人民服务】

文革后,张闻天与刘英被遣至肇庆军分区,张闻天改名“张普”,寓为普通劳动者。两人在肇庆彼此依靠,生活虽简却自得其乐。

一天,一位年轻人沿院中小路走向刘英家,干部见状,迅速上前迎接。

青年小心地问道:“刘英和张普的家是否位于此处?”

干部询问青年身份,见其肤色黝黑,身着北方老农民式布衫,肩扛麻袋,心生疑惑:莫非是二老在农村的远亲?

听到外面传来说话声,刘英随即走出房间。

青年望见老人,即刻呼唤:“妈!”紧接着,他加快步伐,走上前去。

“虹生?”刘英难以置信,面前青年的变化实在太大。

刘英上前确认无误后,迅速呼唤老伴出来。

闻悉独子归来,张闻天立刻放下书本,欣然起身。

刘英见军分区干部面露诧异,连忙解释:“此人名唤虹生,自新疆建设兵团归家探亲。”

虹生高中毕业后考上师范,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放弃大学。他在边疆坚守13年,未曾言苦,期间结婚生子。

虹生此次来访,欲与父母商议调职至其身边工作事宜,对岗位无特别要求,只愿陪伴左右。考虑到父母年迈,需人照料。

刘英期望儿子调至身边,然而她更重视丈夫的意见,选择尊重其看法。

张闻天道:“你正处困境......你母亲和我是老党员,只能教你奋斗,服务人民,无权借资历向组织提要求,解决调动。”

经父母劝说,虹生返回新疆,仅留小女儿冬燕陪伴两位老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烟雨南水云间

烟雨南水云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