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宣布红海停战,胡塞武装真被炸服了吗?

地缘漫说 1周前 (05-08) 阅读数 42 #国际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红海水域的硝烟,刚刚散去,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来了个大反转:宣布立即停止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轰炸。

你没听错,那个曾被美军航母战斗群围追堵截,且连续两个月遭受千余次空袭的胡塞武装,竟然“投降”了?这场持续一年多的红海冲突,真的是被美军的火力压服了吗?还是另有隐情呢?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先说停火协议的“硬核”细节。

5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停止对胡塞武装的攻击,理由是胡塞方面承诺不再袭击美国船只。

阿曼外交部,也确认了双方所达成的停火协议,明确地表示,未来双方将不再相互攻击,以此来保障红海以及曼德海峡的航行自由。

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也让以色列措手不及。因为以色列当日正对胡塞控制区发动大规模空袭,双方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胡塞武装真的被“炸服”了吗?

别急数据告诉你真相。

美军自3月中旬起发动了超过800次空袭,打击目标超过1000个,动用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几乎每天轰炸,投入的火力堪称“地狱模式”。

尽管如此,胡塞武装的反击,那也是相当之凶猛,击落了十多架美军的无人机以及战斗机,甚至利用经过改装的皮卡车来发射导弹,从而成功地击中了沙特和以色列的目标。

技术上胡塞武装依靠低成本高效的无人机和导弹,形成了不对称作战优势:一架无人机造价约十万美元,而美军击落一架无人机的成本却高达数百万美元。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这场“你来我往”的空袭大战,从表面来看是美军火力在进行碾压,不过实际上,双方都为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胡塞武装虽较为坚韧,不过长期的轰炸所造成的损失却不可轻易小觑;美军则在红海的水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层面的挑战,甚至于出现了飞机在军舰舱内“掉落至大海”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故。

胡塞武装的地理优势不容忽视,也门崎岖山地和复杂的地下指挥系统,让美军的精准打击难以彻底消灭对手。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停火背后,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更值得玩味。

胡塞武装,是伊朗所领导的“抵抗轴心”当中的重要成员,长久以来一直依赖着伊朗给予的武器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

近期伊朗似乎发出了“停火信号”,通过施加压力,促使胡塞武装与美国达成协议,其目的是为德黑兰的核谈判营造良好的氛围。

特朗普此举,也被视作向伊朗发出的战略信号,试图在中东复杂的棋局中稳住局势。毕竟他在上任三个月内未能成功调停俄乌以及加沙冲突,而这次停火,是极为难得的外交成就。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但这份停火协议,并非“诸事顺遂”。

胡塞武装仅许诺,停止对美国船只的攻击,未许诺停止向以色列发起袭击。实际上以色列在停火当日,增强了对胡塞控制区的空袭强度,双方的火药气息,依旧浓重。

胡塞武装也清楚表明,会持续对以色列展开攻击,红海的局势仍旧紧绷,未来饱含不确定性。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航运业对此停火消息反应谨慎。

红海是全球约15%海运贸易的重要咽喉要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胡塞武装的袭击,80%的商船不得不被迫绕道好望角,这导致了航运成本的急剧飙升。

尽管停火协议带来了希望,航运巨头,如马士基、赫伯罗特等股价却出现了下跌。市场担忧,红海航线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稳定,尤其是胡塞武装的长期目标,是建立哈里发国。它们敌视美国和以色列,而背后的支持者伊朗的影响力,依然很强大。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这场停火,就像是“守着金山却在要饭吃”的这般局面。

胡塞武装借着地理上的优势以及低成本的武器,一直在持续地牵制着美军以及其盟友的行动。美国尽管拥有极为强大的军力,不过在面对地形复杂且技术灵活的对手时,打击的效果却是有限的。

双方能够达成停火,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权衡以及战略方面的调整所导致的结果,而并非仅仅是单纯的军事上的胜负。

(本图片来源于真实数据素材)

“天庭的秩序,终究不是一只猴子能颠覆的”,胡塞武装或许暂时放下武器,但中东这盘棋远未结束特朗普的停火声明,是一场外交秀,也是一个悬念红海航线能否真正恢复平静,胡塞武装是否会彻底放弃对以色列的攻击,伊朗的幕后动作如何演变,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焦点。

你怎么看这场红海停火?胡塞武装真的是“投降”了吗?还是另有隐情?欢迎留言讨论,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本文参考了以下权威资料和文献:

1.人民网报道《阿曼宣布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2025年5月6日。

2.澎湃新闻《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美伊相向而行?》

3.新华网《国际观察丨美军与胡塞武装互袭地区局势升级风险加大》报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地缘漫说

地缘漫说

历史+地理=地缘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