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里不一,一边找中国麻烦,另一边又求中国,释放2个信号

甄闻之声 7天前 阅读数 11 #军事

文|独闻

有朋友让谈谈4月3日白宫官网发布的一份“长达22页的接近千种产品的关税豁免清单”,这里面不仅包括钢铁、铜等金属,还有美国国内无法获取的能源和关键矿物等,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

01 / 中国对特朗普反制效果显著,必须一直爆锤

众所周知,特朗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只要给他留出一丝空间,他就能浮现连篇并且说个没完。

就拿俄乌局势为例,2024年特朗普就不止一次说过“他很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很了解泽连斯基,因此很快就能解决战争问题”,俄罗斯的回应非常干脆,“不,我们不知道这件事如何可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接触”。2023年泽连斯基在被记者问及特朗普坚称24小时就能结束俄乌冲突时,他又是一点面子没给特朗普留,称“拜登总统只需要5分钟‘。

到了关税问题还是这样,4月2日特朗普刚刚宣布对中国在内的60个国家加征“对等关税‘,4月3日就列出了所谓的”豁免清单“,这不就是”既要又要还要“吗?

仅隔一天,4月4日中国多部门11箭齐发,除了“跟进”34%关税之外,商务部就发布了对美国急需的钐、镝、镥、钇、钪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些东西都在特朗普的“豁免清单”里面,意思相当清楚,就是不给特朗普任何幻想,必须爆锤。

同时,还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以及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当时光有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

对于特朗普这样的人,一两次暴锤肯定不够,因为并没有彻底打疼他,果不其然,4月7日他就威胁称“如果中方不取消34%报复性关税,将对中国继续加征50%关税‘,后来还真的就加了。

其实如果你细心的话就应该能发现一个问题:难道是中国的反制措施没有效果?为什么11箭齐发之后之后,特朗普似乎没有任何痛感?

原因很简单,因为痛感传递需要时间,和摔伤是一个道理,一开始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就很可能会暂时掩盖疼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就会逐渐加强,4月5日起美国各地就爆发了超过50万人的1200多场抗议活动,4月4日起美国“科技七巨头”市值单日就蒸发了超2万亿美元,同时,关税对每个美国家庭平均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

从时间来看,这些事情都发生了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的几天后,这就是时间,也是中方必须一直爆锤特朗普的重要原因。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接下来特朗普还将面临更多更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他说几句“坚持“就能解决的,甚至有可能会直接造成美国国内动荡。

02 / 特朗普发布所谓的“豁免清单”,已经透露了2个信号

有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特朗普为什么在4月2日发动“全球贸易战”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3日就出台了这份”豁免清单“,几乎是同一时间,其实这当中透露了2个信号。

第一,美国急需而且不可提到,稀土并不陌生,中国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主导权,特别是加工方面,注意下面两组数据,首先,2024年上半年美国是中国稀土的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量达到了27897吨,其次,同时期中国向全世界出口了稀土61383吨,美国同样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达到了10785吨,同比上涨11.9%

这两组数据说明稀土的真正难点在于提炼技术和成本优势,而这恰恰是美国弱项,4月3日特朗普政府紧急出台“豁免清单”就足以说明美国需要大量的中国稀土,而且很难替代。

第二、特朗普对中国已经无牌可打,他坚信中国在关税面前毫无反抗能力,几乎同时出台了“对等关税”和“豁免清单”就足以说明这点。

说得再直白点,特朗普可能是这么想的:只要“对等关税”一出,他就能从中国收割财富,同时还能保证美国内部的企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生产一架F-35就需要400公斤稀土。

但是他太自信了甚至是盲目自信,他忽略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忍耐力和抵抗能力,就连特朗普手下的贸易顾问都敢公开嘲讽越南,很明显,他们错误评估了大国和小国的区别。

所以反制措施也很简单,不看特朗普说了什么,只看特朗普做了什么,他加征34%关税和出台“豁免清单”,咱们就跟进关税和限制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美国几天特朗普又加征了50%,咱们再跟进,循环往复,直到继续加征关税没有实际意义就停止“数字游戏”。

这是很多人的误区,过于把特朗普的话放在心上,这样就掉进他的坑了。

4月9日特朗普称“美国每天都能获得20亿美元关税收入“,4月10日英媒就公开辟谣,实际上关税收入一共只有2.15亿美元,4月12日又出“幺蛾子”了,美国海关报告关税系统出现故障,无法对4月9日后提交的申请、符合在途条件的货物适用较低的10%税率。

4月9日以后不正是4月10日,而4月10日恰恰是特朗普暂缓90天关税的开始时间,这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说到底,根本不用看特朗普说了什么,就看特朗普具体做了什么,这才是关键。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点赞、关注、收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甄闻之声

甄闻之声

只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