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刚上任北京军区司令,就对秘书说:我先到副司令员那报个到
1970年,毛主席亲自授命在抗美援朝中立下重大功勋的李德生接替担任郑维山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而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李德生的一个反常举动却让秘书大为不解,他竟然要亲自去登门拜访军区副司令员。
他明明是军区正职,为什么要到副职那里报到?这是怎么一回事?淡泊名利抗美援朝时期,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在第五次战役里,积极践行毛主席“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指导思想。面对兵力强于自己数倍,又多配置先进机械化部队的美军,李德生在认真对战争形势进行缜密分析后,遂令部下积极改善坑道,加强防御阵地,同时瞄准时机,在运动战歼灭美军的有生力量。
1952年10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对五圣山地区发动进攻,在大量火炮、坦克、战机的掩护下,六万敌军如潮水般向十五军阵地——597.9和537.7高地涌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自此打响!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刚开始认为敌人进攻上甘岭可能是装模作样,因为当时光凭美七师与韩第二师的兵力,是不可能同时从多方向进攻的。
当李德生知悉情况后,却认为此番美军的野心很大,只要踏过十五军重点防守的五圣山,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康平原。意识了这一点,李德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马上建议军部,必须做好在上甘岭地区打场硬战的准备。
战斗突然打响后,身处前沿的部队由于遭到敌军的炮火封锁,在弹药耗损严重,补给无法及时跟上的情况下,李德生当即决定,采取分段运输的模式,将位于前沿阵地四五公里的弹药库中的弹药悄悄地运往前线。这一巧妙操作,让身处前线的部队弹药充足,立马改变了被动的地位。
同时,李德生还利用距离前线不远的岩洞,将十多个炊事班全部组织到一块,不分昼夜地给前线将士供应口粮,此外,他还命人摘来大量新鲜水果,解决战士们的喝水问题。正是李德生的努力,前线战士才会体力充沛,奋勇杀敌,许多将士都对李德生钦佩不已,但上甘岭战役结束以后,对十二军所做出的贡献鲜少提及。
按理说,十二军在这场战斗中也是有着突出贡献的,就拿597.9高地坚守战来说,十二军麾下八连连续奋战七小时,歼敌数千人的战功,为上甘岭大捷做出重大贡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十二军提前撤出上甘岭,将阵地交还给十五军,而此时正是通讯记者来到实地采访之际,这也就导致了报道不全面,忽略了十二军在上甘岭战场所做出的贡献。
后来,不少战士都在李德生面前抱怨,面对这种情况,李德生却大声斥责道:“什么你的我的,大家都是志愿军,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经过此次事件后,李德生还特意召集军中将士,郑重其事地开了一次会,告诫他们:“无论上甘岭战役如何宣传,那都是咱们志愿军的光荣,相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所立下的功劳!”
从朝鲜战场回来以后,李德生便被升任十二军军长,而从此后,对于上甘岭战役的功绩,他并没有主动提及,也怕引起战友之间矛盾。殚精竭虑之后,李德生又在军中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让军队的训练效率大大提高,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肯定。随后,毛主席对李德生愈加器重,所以在1971年,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李德生代替郑维山中将,接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
但在上任当天,李德生居然要拜访副司令员吴先恩中将,这让部下一时摸不着头脑。原来,李德生与吴先恩同是出身于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当时吴先恩的资历要比李德生老,吴先恩参加过黄麻起义,担任兵站部部长时,他还只是一个班长,出于尊重,李德生也要尽到这个礼数。
其实,跟李德生相处过的战友都知道,李德生生性豪爽,不拘小节,不慕名利。原来在抗日战场上,担任特务连连长的李德生在一次战斗中,与一名日本军官狭路相逢,李德生当场抽出刺刀,与对方展开残酷激烈的白刃战,李德生丝毫不惧,咬紧牙关,力抗强敌,最终将对方活捉。
李德生在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期间,带领部下亲下基层走访调研,形成了一套适合当时东北地区的作战和设防原则,促进了东北战略区建设。他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和作风培养,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一旦地方险情来临,李德生必定于第一时间率部抗灾抢险,与东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德生担任国防科大党委书记时,与张震同志探索我军高级干部培训新方式。他为国防大学建设发展殚精竭虑,贡献巨大,积累宝贵经验,最终于201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