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申请请假,被扣工资我懂!扣到反过来欠公司1700多块算什么?
之前关注的很多博主,大部分都不再发声了。仅剩的几位,偶尔发几条诙谐的帖子,也算稍稍记录一下这荒诞的现实。
刚刷到的一条内容,员工没有提前向公司申请假期,因此受到公司惩罚:扣除3倍日薪,扣除当月绩效3900元。最终该员工二月份应发工资:-1758.04元。
是的,你没看错,付费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当牛做马的去干活,末了还得倒贴,给公司付钱。如此天方夜谭一般的诡异事件,就问你们够不够荒唐,够不够刺激。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公司缺钱过清明,以至于整出如此奇葩的节目,让员工掏腰包买点纸钱来烧。
先不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明确了最多只能扣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大家应该也能发现上面这“扣钱”的算法纯属在胡扯。
一道小学应用题,都算不明白?
显然,这更像是一种针对普通打工人的恶搞,在无视法律条例的基础上,不仅肆意压榨打工人那微薄的血汗钱同时,还要胡乱、可恶的瞎算,尽最大可能性的去抢。
此情此景,说“抢”虽不过分,但我想,他们真正的目的,更可能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避免因为强行辞退普通人而承担额外的赔偿。甚至相反,他们还能少付一个月的工资。
今人的无耻和规则的趣味性,实在令人大开眼界。主要是什么呢,他们明着来,连装都不装了,以至于更给了旁观者一种“理应如此”、“理所当然”的感觉。
前两天也曝出过类似的事情,某地人民医院,要求职工每天“免费加班两小时”。
看到没有,毫不掩饰,就是那般傲慢且直接的表达,“你必须免费帮我干两个小时的活。”如此无理的要求,纵然是在百年前,老百姓也该问一句“为什么”,问一句“还有天理吗”?只可惜,我们没有自己的南北“往事”,没有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两件事的异曲同工之处,放到一起非常清晰。一种逾越“常理”的现实正在接连上映。
何谓“常理”?
屎不能吃,是常理;干活拿钱,亦是常理;公平公正,还是常理。
可常理,正在受到严重的挑衅,面临消失的威胁。
朝朝卖明理,夜夜睡荒唐。
国有企业“中核集团”前两天发了一条通知,标题为“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还配上了“星星眼”的表情。
很明显,这是一条用来“炫耀”的通知,但也同样很明显,这种炫耀里面,还夹杂了许多嘲讽的意思。他们收到了近120万份“高质量简历”,这是何等华丽的数字。
可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就像灾年晒谷堆,明里说“收成真好”,暗里藏着“谁饿死与我无关”。
只要1730个核心岗位,预录取约8000人的你们,能收下这接近120万的“高质量”求职者吗?这些年轻人里面大多数都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可那又如何,他们依旧得面对惨淡的现实,0.66%的录取率。
讽刺的是,有些人,竟堂而皇之的为此骄傲了起来。无视背后竞争的激烈,无视那些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痛楚,却自顾自的开始炫耀:瞧我们多牛逼,他们抢破头皮想要加入我们。
活像春晚抢红包。
虽然引起舆论,甚至引发媒体对此报道之后,该国有企业删除了这份味道很重的内容,但是一个扎心的事实也再次鲜明起来:常理、常识,正在走远。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个个“反常理”的现实轮番上演:打工人不仅要面对被强行辞退没有补偿的境遇,竟还出现了“付费打工”这种奇葩的画面;国企本应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可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把“人满为患”当资本显摆。
至于那合情合理的要求员工每天“免费加班两个小时”,更是彻头彻尾的不再有半点遮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千年前让人窒息的讽刺之言,至今仍没有过时。但千年的时光中理应有那么一点价值:别把荒唐当成习惯,别让麻木成为日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