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曹营虎将,夏侯渊张郃谁武艺更强?与五虎上将战绩揭开差距!

黑白说历史 1周前 (05-10) 阅读数 153 #历史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曹操帐下猛将如云,但论“反差感”,夏侯渊与张郃这对汉中搭档堪称一绝——前者是曹操亲族,坐镇一方却死于非命;后者降将出身,屡战屡败却稳如泰山。

两人武艺究竟谁高谁低?且看笔者细说见分晓!

潼关斗马超:夏侯渊的“暴脾气”

建安十六年,锦马超为报父仇,率西凉铁骑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潼关城下,曹营众将缩在营中不敢应战,曹操甚至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感慨。

夏侯渊听了这话,当即忍不了,提刀上马,直冲敌阵,跟马超干架。

这一冲,冲出了夏侯妙才的“莽夫本色”。

马超何许人也?枪法如神,曾二十回合败张郃。双方引军厮杀,夏侯渊虽勇,曹操担心他有所闪失,就跟了出来观望。

不料马超一见曹操,立刻撇开夏侯渊直奔曹贼!夏侯渊的急躁,差点让曹操陷入危局之中。

反观张郃,虽在潼关二十合败于马超,却敢于适时认怂。此战看似败绩,实则暗藏玄机——张郃败而不乱,退而不溃,甚至后来逼得马超转投汉中。

两相比较,夏侯渊的“莽”与张郃的“稳”,高下立判。

定军山对决:黄忠一刀斩出夏侯渊的“纸老虎”本色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杀声震天。法正一计“反客为主”,诱得夏侯渊亲率精兵修补鹿角。老将黄忠埋伏多时,见夏侯渊盔甲未整、人马疲敝,骤马提刀,如猛虎下山!

这一刀,斩碎了夏侯渊的“主将光环”。

原文写道:“黄忠骤马下山,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未及相迎,竟被忠一刀斩于马下。”

堂堂曹魏西部统帅,竟被老将突袭秒杀,连招架之力都无!

反观张郃,虽在汉水被赵云吓得“拨马便走”,但此前与黄忠交手二十余合,因后路被断才退兵。

更讽刺的是,刘备得知夏侯渊死讯竟嗤之以鼻:“杀渊何用?当诛张郃!”为何?只因张郃败而不崩,退而能整军。夏侯渊一死,曹军全靠张郃收拢残兵、死守险要,才免了全军覆没之祸。

五虎将试金石:张郃的“败仗”里藏着大智慧

张郃此生,堪称“四虎将专属沙包”——战赵云三十合败走,斗张飞五十合开溜,遇马超二十合认怂,抗黄忠二十合撤退。只差关二爷,就该解锁五虎将专属陪跑成就了。

尽管屡战屡败,却能窥探出张郃的单挑智慧。

其一,败而不死。

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枪挑曹将五十余员,唯独张郃十合交手后还能在对方红光罩体的情况下全身而回;汉水河畔,赵云单骑冲阵,张郃与徐晃联手都不敢接战,却能护着残兵安然撤退。

其二,败而不乱。

瓦口关大战张飞,张郃中计后依然能硬扛三五十合才撤退。汉中战黄忠,他且战且退,竟把黄忠引入包围圈。若非赵云神兵天降,黄忠恐难脱身。

反观夏侯渊?战庞德数合败走,斗马超差点害主,唯一的高光时刻竟是六将群殴吕布!

更致命的是,他总把“主将”身份当盾牌——潼关避战马超是因统帅身份;定军山殒命,却是忘了统帅之责,亲自下场修鹿角。如此矛盾,岂能不败?

结语:武艺三分看招式,七分看脑子

夏侯渊与张郃的差距,绝非刀枪剑戟的比拼,而是为将之道的智慧。

夏侯渊如烈火,靠亲族身份上位,作战全凭血勇。定军山一役,他既无统帅之谋,又无猛将之胆,可谓死有余辜。

张郃似流水,降将出身却深谙生存之道。战五虎将之四人,他败得漂亮——既显武艺底线,又留体面余地。更妙的是,他败仗越多,曹操越觉得“非战之罪”——毕竟对手是五虎将嘛!

所以刘备那句“当诛张郃”,实乃诛心之论:杀十个夏侯渊,不如除一个张郃。

毕竟,莽夫易得,滑头难防啊!张郃,就是演义中一条滑不溜秋的泥鳅。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夏侯渊和张郃,单论武艺,谁更胜一筹呢?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黑白说历史

黑白说历史

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