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舞蹈女神:2周的初恋70年难忘,临终遗言令人感动
Hi,我是阡陌,热衷于撰写书籍、电影评论及人物、文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接待厅展示了四位杰出女性舞蹈家头像雕塑,唯一华人雕塑主人公是戴爱莲,她被赞誉为“新中国舞蹈之母”,是中国当代舞蹈的奠基者。
1916年,戴爱莲在加勒比海南部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出生。她的父母从事商业,家庭富裕。自幼,她便显现出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和卓越天赋。
7岁登台,她自编自演舞蹈《小鸡》。12岁,戴爱莲考入本地唯一芭蕾学校,两年后赴英,进入安东·道林芭蕾工作室及M·兰伯特学校研习古典芭蕾。
在白人学生中,身材娇小的她被认为不适合芭蕾。但她天生倔强,并未气馁,反而加倍努力训练。
此时,突发变故,父亲生意宣告破产,她瞬间由养尊处优的小姐转变为需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生活全靠打工支撑。
一次巧合中,她邂逅了年轻雕塑家威利。威利正苦恼于缺乏兼职模特,便诚恳地对她说:“我非常希望你能做我的模特,只是我身为雕塑家,收入微薄。”
戴爱莲答道:“我正寻工作机会,若能解决食宿,我愿无偿担任你的模特。”
两人共度了两星期,期间她们广泛交谈,涵盖人生哲理至文学艺术,愈发觉得心灵相通。这段时间,成为了她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尽管如此,威利已订婚。戴爱莲深思熟虑后,秉持教养与道德,决定成全并优雅地结束了这段难忘恋情,未料这两周的爱情,竟成为她一生的牵挂。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爱莲应宋庆龄之邀,毅然归国参与“保卫中国同盟”募捐演出,她坚决表态:“我一定要为国家的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身为中国人,我矢志追寻自己的根源!
留学海外时,戴爱莲目睹众人跳日本、爪哇及印度舞蹈,却无中国舞的一席之地,此景深深触动了她的民族自尊,令她心生痛楚。
自那时起,她立志探索中国舞蹈,遂前往大英博物馆,翻阅英文版《中国历史》,以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髓。
回国后,戴爱莲毅然前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战士们献上了多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宋庆龄见她初来乍到且中文不佳,为助其沟通,便介绍画家叶浅予与她相识,以便利日常交流。
叶浅予赞叹戴爱莲舞姿道:“真乃天人之姿!”戴爱莲察觉这位画家常暗自描绘她,画中自己身姿曼妙,栩栩如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颗心逐渐靠近。1940年,宋庆龄作为证婚人,见证了24岁的戴爱莲与33岁的叶浅予结为连理。
戴爱莲对民族舞兴趣渐浓,婚后常赴少数民族地区采集素材,研习民族舞精髓,融合芭蕾舞与现代舞,为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婚后,她不幸被诊断出卵巢炎。手术中突发意外,医生只能切除她的卵巢,导致她永远失去了成为母亲的机会,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她全身心投入舞蹈,以此治愈内心创伤,并为国家舞蹈界做出杰出贡献。她融合瑶族舞蹈特色创作《瑶人鼓舞》,并从戏曲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哑子背疯》。
此外,他加工创作了藏族、苗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舞蹈,首开将民间自然流传的舞蹈转化为舞台艺术之先河,对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她最为人称道的创作,是对传统民间《荷花舞》的革新,成功展现出一幕绚烂夺目的艺术场景,令人赞叹不已。
舞蹈演员小碎步轻移,裙摆似莲花舞台上翩翩,犹如荷花现于台中,缓缓摇曳,尽显其“出淤泥而不染”之高洁,令人赞叹不已。
随后,她把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仕女的神韵生动呈现于舞台,创作出一场视觉盛宴——《飞天》,令人赞叹不已。
戴爱莲事业上成就斐然,但情感历程却颇为曲折。
遗憾的是,她与画家叶浅予的婚姻未能跨越“十年之痒”,终以分手告终。她认为,两人间沟通匮乏,难以达到深层次的心灵交流。
1950年,叶浅予赴新疆任职,其间戴爱莲,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在与年轻舞蹈演员丁宁的朝夕相处中,逐渐萌生了爱意。
叶浅予归来之际,戴爱莲果断提出离婚,并随后与丁宁共建新家庭。
丁宁并非戴爱莲的良缘,他后来携款潜逃。这一重创使她终生未再嫁,无儿无女,全心致力于舞蹈教学与发展事业。
1979年,63岁的戴爱莲在英国伦敦与初恋威利重逢,时隔40余年,她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忘却过这段深情。
她依旧如昔,将深情隐匿心底,并与威利的妻子西蒙结为挚友,自此,两家维持着一份深厚的情谊。
1994年,威利遭遇轻度中风,而在1993年离世的西蒙之后,戴爱莲迅速飞至其身旁,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1995年,这段迟来的爱情仅延续一年便告终。戴爱莲那年痛失生命中两位至亲男性:初恋威利与前夫叶浅予。
2006年,90岁的戴爱莲离世,其遗嘱感人至深:她慷慨地将个人房产与存款悉数捐赠给舞蹈学院,以此作为对舞蹈艺术的最后献礼。
戴爱莲对中国舞蹈事业的杰出贡献,令人深感敬佩。她以不懈努力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其成就与奉献在业界中熠熠生辉。
欧·亨利曾言,人生恰似一抹含泪的微笑,寓意深远。它道出了人生的苦乐交织,即便有泪,也带着微笑面对。
尽管历经生活坎坷,戴爱莲既不沉溺于儿女情长自怨自艾,也不因遭遇挫折而放弃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艺术追求。
她钟爱笑容一生,即便年过八旬,脸上依旧挂着弯弯的笑意,天真烂漫犹如少女,纯真灵魂跃然脸上,令人动容。
学生们评价她道:“她如同莲花一般,清新而高洁!”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她的气质与品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