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一大姐”为爱狂刷7万后反目,法院调解返还4.5万
“刷礼物刷成恋人,转账转成被告!”2025年5月,江苏涟水法院通报的一起“榜一大姐”起诉男主播案引发全网热议。女子李某五年间为男主播邓某豪掷7万元,从直播间打赏到微信转账,从“榜一大姐”升级为同居恋人,最终却因感情破裂对簿公堂。法院调解后,邓某需分期返还4.5万元。
2019年,李某通过短视频平台关注男主播邓某,凭借持续高额打赏成为其直播间的“榜一大姐”。刷屏的礼物不仅换来邓某的私信感谢,更让两人发展为线下恋爱关系,并以夫妻名义同居。交往期间,李某通过微信向邓某转账7万余元,金额从日常小额(200元)到疑似大额资助(10000元)不等。这些款项用途混杂,既有生活开支,也有情感表达。
2024年感情破裂后,李某以“不当得利”起诉邓某,要求全额返还7万元;邓某则辩称款项系“恋爱赠与”及共同消费,拒绝还款。
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部分转账认定为“以结婚为目的的经济往来”,而非无条件赠与。法官逐笔核验转账记录,剔除已消费的日常开支(如餐饮、旅游),最终锁定4.5万元为可追索金额。多数转账未注明用途,难以证明邓某存在“非法占有目的”;部分款项用于共同生活,但未能提供消费凭证。此案凸显“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残酷性——情感关系中的经济往来,若缺乏书面约定,极易陷入举证困境。
法官朱剑采取“三步策略”化解矛盾,逐笔核对流水,明确争议金额;向邓某释明法律风险,强调部分款项的“不当得利”性质;劝说李某考虑邓某经济能力,接受分期还款。
直播打赏本质是购买娱乐服务,但用户常将打赏与主播的“情感反馈”绑定。李某案例中,打赏从“支持事业”演变为“情感投资”,最终因关系破裂反噬。
数据显示,40岁以上用户占直播打赏人群的35%,他们易因孤独感被主播“情感套路”。2024年浙江一起案件中,六旬老人为女主播打赏百万养老金,家庭几近破裂。
李某与邓某的纠纷,不仅是7万元的争夺,更映射出网络时代情感关系的信任危机。法院的调解虽暂时平息了矛盾,却未能解答根本问题:当爱情被标价,我们该如何相信纯粹的心意?
你认为恋爱期间的转账该不该返还?你支持“榜一大姐”追回4.5万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