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孩子,5岁前就有3个“征兆”,中一个就偷着乐吧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一提到孩子的“智商”,大部分妈妈都会来精神了——哪怕你是恭维,但只要你夸我家孩子智商高,我也会高兴。
那孩子智商到底咋样呢?
其实,我们真的能从孩子平时的表现中,看出一二。
“高智商”的孩子,5岁前就有3个“征兆”,中一个就偷着乐吧。
一:开口早,还特别“会说话”
语言开口早的孩子不少,但高智商的孩子,常常不止是“说得早”,而是“说得有内容”。
他们不只是会模仿句子,而是能表达自己的逻辑、情绪,甚至“怼”你一脸清晰的因果关系。
比如你说:“现在不能看电视。”
他接着就来一句:“可是刚吃了两碗饭了,你刚刚也说过,吃两碗饭就可以看。”
他不是在顶嘴,而是在反驳你的“逻辑”。
这种孩子,语言是他们表达“思考”的方式。
他们会在3-4岁时,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句子,来试图改变你的决定,或者挑战你的规则。
再比如,他们很可能会主动讲故事,还能不断“续写情节”。
你说一只猫爬树了,他能接着编3分钟:“它是不是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然后遇到了一只狗……”
这不是“话痨”,这是“语言+想象+推理”在一起跑马拉松。
语言能力,是智力的窗口。
孩子不是说话早就是聪明,而是表达能力强+逻辑能力强+词汇使用高级,才是高智商的语言底色。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3-4岁就是个“话痨”,爱反驳你、爱编故事、爱逻辑清晰地讲事情。
那就不要急着“打断他”,很可能,你正跟一个小哲学家在对话。
二:专注力超强,对“奇怪”的东西着迷
高智商的孩子,小时候常常有一点“沉迷”。
他们拼积木,一坐下来可能就是1小时;也可能对一个按钮反复按、研究半天。
你觉得是“钻牛角尖”,但他们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
这种孩子,很早就展现出深度专注的能力。
不是我们让他“专注”,而是他天生能对某些事物全神贯注,别人叫都叫不动,饿了都不记得。
比如他对拼图特别感兴趣,就会反复拆、拼、尝试各种可能。你喊吃饭,他说:“等我拼完这一块。”
你以为他是“执拗”,其实,他是在练“逻辑建构”和“空间想象能力”。
再比如,他迷上了恐龙,就能连续一周只讲霸王龙和三角龙,还能纠正你念错的名字:“不是‘翼龙’,是‘无齿翼龙’。”
这就是兴趣驱动型的专注,是创造力的起点。
所以,当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时,我们别觉得他磨磨唧唧,也别急着打断他研究蚂蚁爬哪条缝。
他的大脑神经,也许正在组建一套高效、缜密的逻辑系统。
三:特别敏感,情绪丰富,像个“小大人”
高智商的孩子,有时让人觉得“不像小孩”。
他们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
你一个叹气,他会问:“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开心?”你说“没事”,他会盯着你说:“可是你笑得不开心。”
他们能捕捉很多大人都忽略的细节:
“爷爷没说话,他是不是生气了?”
“这个故事里的小狐狸很孤单,它没有朋友。”
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故事里的小动物受伤而掉眼泪。
这不是“玻璃心”,而是情绪感知力极高。这种敏感度,和高智商、创造力、共情力都有紧密关系。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高敏感孩子”。
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多都是艺术家、科学家、治疗师。
他们不仅聪明,还“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情绪”。
你看不懂,他却已经敏锐地感知到了别人的情绪。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
天赋是一颗种子,环境是阳光和水。
聪明的孩子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被“激发”出来的。
我们想要培养高智商的孩子,从生活中的细节就能开始。
下面这3个方法,简单又实用,你随时都能用上。
①方法一:多讲“有对话感”的故事
很多家长讲故事,就是照着绘本念。但聪明的做法,是讲完故事,引导孩子“反问”和“脑补”。
比如讲完《三只小猪》,我们可以接着问:
“如果你是第三只小猪,你会怎么建房子?”
“如果你是猪爸爸和猪妈妈,你会给小猪们交代什么呢?”
孩子开始想象、判断、表达,语言逻辑和批判思维都在暗暗成长。
讲故事,不是听完就完了,而是让孩子“参与到故事里”,这才是动脑筋的开始。
②方法二:留出自由“无聊”的时间
很多研究都发现——过度安排,会扼杀创造力。
有些家长,会把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这个点要什么班,那个点该做什么事。
孩子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就没法主动去开发自己的大脑。
我们给孩子每天留一点“发呆”或“自己玩”的时间,不插手、不打断。
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会自创游戏、发明玩法、把两个杯子当成“外星飞船”。
这些“无聊时间”里,大脑最活跃,想象力最自由。
所以,不是学越多越聪明,而是会自己玩、自己想、自己构建的孩子,最有成长力。
③方法三:允许孩子提问,哪怕你不知道答案
高智商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爱提问。
但很多家长怕答不上来,就会说:“别问了”“你还小呢”“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其实,回答不出来没关系,关键是别打断他问问题的勇气。
我们可以这么说:
“哇,这个问题太难了,咱们一起去查查资料?”
“妈妈也不知道,但你猜猜看呢?”
“这个问题太棒了,我要写下来!”
孩子会觉得:原来问题是值得被重视的。
于是他会更大胆去思考、去探索。这种心理上的“思维自由”,才是真正智商的起点。
我们不需要知道“十万个为什么”,也能养出有思维力的孩子。
只要我们肯陪、会听、能给孩子一点点自由思考的空间,他的大脑,就会悄悄发芽,慢慢开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