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暴涨104%!中国3D打印企业如何“硬刚”美国市场:涨价、转产、还是出海?

3D打印资源库 1周前 (04-10) 阅读数 0 #娱乐

关税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问题的关键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104%关税将正式生效,中美贸易战也将全面升级直接进入“核战模式”。

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也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至今尚未回过神来: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34%关税;4月8日,美国政府将税率进一步上调至84%;再加上年初两次各10%的加征,累计关税最终飙升至104%。

回望历史,美国上一次将关税作为主要经济“武器”,还要追溯到1930年。时任总统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试图以高关税保护本国制造业,却招致全球报复性反击,最终导致全球贸易急剧萎缩,引发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

而对于3D打印行业而言,这轮关税升级同样几乎没有“避风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输出国之一,尤其在中低端FDM 3D打印机、桌面级光固化设备以及部分工业级金属打印系统上,占据全球出货量的相当比例。

目前来看,涨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具体动作上,消费级3D打印企业已经开始作出反应。目前拓竹率先进行了两次涨价,正式拉开了价格调整的序幕。据我们了解,创想三维也即将对旗下主要产品线进行提价。可以预见的是,其他厂商也将迅速跟进,涨价潮或将在短期内全面展开,整个消费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成本与价格的再平衡。

生产基地建在东南亚不管用了。

原本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企业通过把产品先发到东南亚再出口到美国,或者选择在这些国家建工厂,从而来避开高额关税。但这一招现在也不灵了,比如越南出口到美国的相关产品已经被加征了46%的关税,说明美国正在堵住“转口绕道”的漏洞。

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3D打印机超过140万台,占全年总出口量的36%。其中一些企业对美市场的收入依赖甚至超过60%。这也意味着,对于那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3D打印厂商来说,未来或许需要考虑在美国本土建厂。

把目光放在北美之外,可能是新的选择。

从市场动作来看,2024年德国Formnext展会上,中国3D打印参展企业已突破100家,也展现出行业“走出去”的强烈意愿。但在当前的关税环境下,中国3D打印企业若仍一味加码北美市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策略。相比之下,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虽体量有限,但政策环境相对友好,竞争也相对温和,更适合作为下阶段的重点拓展方向。

如果从工业级赛道来看,国产替代的进程将变得更加紧迫。

随着关税壁垒抬高,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这将倒逼本土企业加快自研步伐,在高端激光器、振镜、精密光学系统、运动控制芯片等核心部件实现自主可控。未来谁能率先突破“卡脖子”环节,谁就更有可能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目前,关税对3D打印行业的冲击还只是开始,最终将带来多大影响,仍难以准确判断。可以预见的是,部分利润微薄、主要依赖海外代工订单的企业,或将难以承受压力而被迫退出市场。

但与此同时,产业资源也有可能进一步向拥有自主技术、品牌力和全球运营能力的企业集中,促使行业完成一次深层次的洗牌。这一过程,或许将孕育出新一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甚至是行业级巨头的雏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3D打印资源库

3D打印资源库

3D打印资源库,专注于3D打印的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