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无人陪读能不走读绝不走读,弊大于利,不自律的孩很难管控
关于走读的问题,我家娃从高一上学期就开始提了,权衡再三一直没同意。
前两天,又给我磨了一周,要走读,态度很坚决,表明最迟高三前要走读。
我一看娃有点不依不饶,有点头大,很快给出了孩子无法走读的三个理由:
我无法陪读,他一个人住不太放心;电子产品的管控问题;租房费用也不低。
孩子很快反驳了我,觉得我只需要给他租一个房子,然后丢给他一个手机,其它什么都不用管,他自己能完全搞定!我要是不放心电子产品,他不带手机也行。
我在脑子里快速复盘了一下:
早晚上学问题,不如在宿舍里更方便,作息更规律,一个人住在外边,还不知道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睡眠质量可能会比宿舍好一点,但睡眠时间一定是减少的。
孩子即便答应不带手机,但这大概率只是权宜之计,等我真同意走读后,手机是标配。
理由会有很多:
我要用手机听网课,学习一些不会的知识点;
没手机没办法定闹钟,路上有状况咋紧急处理;
我要买早餐和东西,不给手机怎么支付呀。
以我对我能屈能伸的娃之了解,他想出去住,要的就是自由和独立,要的就是畅快和不被管。
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他想任性时对我的软磨硬泡,那叫一个措手不及。
太了解娃的习性和小心思,只要走读,手机是一定要搞到手的,时间早晚而已,我肯定拗不过他,扪心自问对抗起来,我真不是他对手。
大概率会拿要听网课,要查漏补缺为由,或者没有手机很不方便,根本没法生活。
但在宿舍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合理化拒绝孩子带手机去学校:
校规不允许;环境不允许;带手机又没用为啥要带?
早上有宿管阿姨叫起床,晚上有班主任查寝,安全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简直不要太完美。
而且上床下桌四人间宿舍,冷暖空调,独卫和阳台,这样的环境还有啥不满足?想啥呢!我当年还是16人间大通铺,能上学都觉得可满足了。
住校唯一的弊端,就是集体生活太刻板,规矩太多,要求太严,也没那么自由,会被宿管约束,也需要磨合舍友。
最最重命的是,我不能陪读,如果走读只能放任孩子自己管自己,管不住就直接放飞了,而且他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概率很大。
即便我每天拖着老二,早出晚归往返19公里的学校去陪读,估计我也很难管住孩子的电子产品,管着生气,不管着急。
以我对我家娃18年的了解,只要碰到手机,几乎分分钟会停不下来,然后刷剧,看网页。
游戏估计不会玩,但看游戏视频,这个是大概率事件。
原本晚自习下课都近10点,再以学习和看网课的名义刷会视频,几乎每晚12点或凌晨没跑了。
在学校可能11点多就能入睡,走读的话至少12点或者更晚一点。说走读为了更好的学习,九成以上是泡沫,只能家长自己哄自己买的心理安慰。
具体参照可以依据孩子周六周末作息以及节假日情况,大差不差。
想到这,我就抵抗住了孩子狂风暴雨的攻势,不默许,也不同意。
僵持了好几天,娃终于妥协,不再要求走读了,我也承诺:
如果他哪天在学校呆得不舒服,分分钟允许他回家放松一下;
在学校实在呆得很压抑,就申请一两周走读,先住个酒店;
晚自习下课想回家,我也可以去接他,但只能是偶尔这样,不能常态化。
我也知道高中生在学校很累,呆得很苦逼,都想走出校门放飞一下,体验一下久别重逢的自由。
但是走读还是要慎重考虑,会相当费妈,费家长,也考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定力,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与约束。
在学校,因为有制度与规矩,只需要顺势而为就可以,但对于没有规矩的约束之下,极少数孩子能做到自律与自控。
反正,对于我家娃来说,要是走读,绝对弊大于利。
利在于孩子开心和快乐,放松和愉悦,而弊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幺蛾子,就像打地鼠一样,会问题层出不穷,相当耗费心力。
那么,对于同为高中生家长的你们,会鼓励孩子走读还是拒绝孩子走读呢?欢迎来讨论下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