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大妈骑车摔倒,路过女子想扶却被一句话劝退,评论区一边倒

星揽史说 5天前 阅读数 13 #推荐

4月6日,济南街头上演现实版《扶不扶》!

女子见大妈摔倒欲搀扶,刚伸手就被对方怒喝:“你怎么骑这么快!”

女子当场愣住,赶紧缩回手后退两步。

这幕让网友直呼“小品成真”,纷纷感慨“现在扶人得先开录像”。

当善意频频被“碰瓷”,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何成了社会难题?

扶人风波实录

4月6日这天,一女子正坐在母亲的电动车后座,打算去附近的餐馆吃午饭。

突然,她们发现路边有一辆白色电动车歪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车下似乎还压着一个人。

那位大妈可能是因为车太重的缘故,又或许是摔伤了,一直在草丛中挣扎,却怎么也起不来。

此时此刻,周围车来车往,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忙。

年轻女子见此情景,就想着好心帮一下,便举起手机,走向了那位大妈。

为了防止被讹,她打开了录像功能。

看到眼前的大妈确实挣扎着起不来,女子便对大妈说:“我扶你啊。”

这突如其来的指责让女子整个人都蒙了,随即就想到,自己恐怕是被讹上了!立刻表示这事跟自己无关。

不仅如此,女子还明确告诉大妈,自己开着录像了,可以自证清白。

虽然被指责一通很不爽,但女子还是帮她拨打了110,并在另外两位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把大妈扶了起来。

事后,警方调取了附近的监控录像,确认了大妈就是自己骑车时速度过快,不小心撞到了路边,这才摔倒的。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扶不扶》小品上映那么多年后,居然还有人想着讹诈被人!

好在经十路上每十米就有一个监控,这充分的证据,让大妈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讹人现象并非偶然

再后来,姑娘发布的视频就被下架了,有人猜测可能是被投诉了,或者收到了什么警告。

姑娘对此也很无奈,说道:“这事又不是拍电视剧,我被冤枉了,心里真的特别气。”

面对这起事件,大多数网友都给出了“不要轻易扶人”这样略显无奈的建议。

他们心里都有本账,觉得如今扶人这事儿,成本实在太高,可得到的好处却少得可怜。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不会用自己多年的存款去赌别人说一句谢谢。

大家都怕遇到像这位大妈一样的人,一旦被讹诈,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弄不好倾家荡产都是有可能的。

也有网友发出感慨,现在想要扶个人,都得先开着录像,从这事儿就能看出社会如今是个啥情况了。

事实上,女子的事情并不是个例。2024年8月,17岁的小孟骑车时发现路边有一老人摔倒。

小孟赶紧将其扶起来,随后就准备离开。然而老人却拉着小孟不让走,还坚称小孟撞了他,要求其去医院。

当时双方各执一词,民警查看车辆未发现碰撞痕迹。

且老人满身酒味、说话含糊不清,只能先带两人进派出所等待。

期间,老人仗着年龄大了,还扇了小孟5个巴掌。

警方通过调取事发路段公共场所视频查明,老人当时站在路边树荫下,走路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扶树停下,随后突然倒地。

这则监控视频也还了小孟的清白,老人家属向小孟道歉,而老人也被罚款200,拘留9天。

从2010年开始,像这样“扶人被讹”的事儿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怵。

当然,在众多令人无奈的事件中,也有一些温暖的例子。

在杭州,有一位男子开车路过,看到一位女子晕倒在路边,一位老太太正在旁边着急地招呼人帮忙。

男子赶忙停车跑过去查看,结果惊讶地发现,晕倒的女子竟然是自己的妻子。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他朋友的经历,他朋友路过一处事故现场,看到很多人围着。

他心里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直接走了,后来才知道,被撞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这两个例子一对比,更让人觉得社会互助是多么重要。

破解扶人困局

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事件发生后,不少人都不敢再扶摔倒老人。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很多地方纷纷出台了“好人法”,希望能给那些做好事的人撑腰。

网友们也纷纷出谋划策。有人建议,不要直接去扶人,可以先拨打报警电话,让警察来处理。毕竟警察更专业,也能公正地判断事情的真相。

或者赶紧去路口找交警,交警经验丰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留证据,比如打开手机录像,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这样如果真遇到不讲理的人,也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结语

我们希望好人在做好事的时候,不用担心被讹诈,能够安心地帮助他人。同时,那些讹诈别人的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不被社会容忍的。

只有这样,社会的信任才能重新建立起来,温暖才能重新回到人与人之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善意和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国长安网:《央视《法治在线》:破解“扶不扶困局”》-2024-9-24

2.映象网:《现实版扶不扶?女子骑车摔进绿化带,路人帮忙反被质问》-2025-4-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揽史说

星揽史说

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