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朋友”刷存在感是不自信的表现,有智慧的人应该保持谦逊
说个曾经发生的小故事。
A总,是一家原料供应商,跟我们公司谈项目合作。他从外地到我们公司来参观洽谈,详细介绍他公司的相关产品。A总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业务也很专业。他公司的服务项目也不错,所以我们基本确认了合作意向,就等最后签订合同。
晚上我们邀请他吃饭,选在我们当地的一家特色菜馆。他在席间说到有个曾经的同学,且是室友就住在这附近,要介绍给我们认识,以后有机会可以合作。我们欣然同意,没多久他朋友就过来了。我们称他为B总。B总看起来其貌不扬,穿着朴素。通过他们的对话,B总似乎是经营装修业务的。
A总与B总有好多年没见了,相谈甚欢。回顾了一下过去的学生时光,并打听了一下以前同学的近况,然后也问了一下B总目前混得怎么样。B总一直说混得艰难,一路陪笑和恭维A总。
不知道是酒的原因还是别的理由,A总的话题开始产生了转变。主题基本围绕着自己的各种成功故事展开了,言语间对B总的口吻充满了教育意味。将如何做人,如何经营,如何成功等等无限展开,还说以后B总如果搞不下去可以去找他。我们在旁边听了都感觉有些不自在。但B总一直保持着客气,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的感觉。
酒足饭饱后,我们和B总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也给B总提了一个合作意向。我们公司正好有个项目正好要装修,让他过几天联系我们。当然,公司这个项目要求有点高,我们预计B总的实力不够,到时自己会知难而退的。
过了两天,B总联系了我们,来公司聊了一下项目需求。我们提出了项目要求及标准,也表示了公司对B总实力的担忧。B总并未作过多解释,只是约我们去他那里考察,再研究是否匹配我们的要求。 既然谈到这份上了,我们也不太好拒绝,于是就预约好了时间。
隔天我们就去了他的公司,结果惊讶到了我们。公司办公场所很大,而且相当豪华,光办公人员就有过百人,这还不算外勤施工人员。B总带我们参观了样板间,也看相关资质和案例,并沟通了下针对我们制定的方案。
我们的项目规模,目前在他的公司只能算中等规模,这下我们爆棚的优越感瞬间消失了。最终B总因为我们是A总介绍的朋友,给了一个优惠的价格,基本达成了合作意向。
我们回去的路上聊天,开玩笑的说道,既然A总的实力比B总低几个档次,吃饭那天咋没出现网上经常出现的打脸视频场景,给A总来个反转,反而一直那么客气,显得很卑微的样子。要是我就受不了别人这么数落和教育我。
后面我们得出结论,A总表现的叫聪明,B总那个才叫智慧。A总充分利用了机会,没花钱就给两边都卖了人情,疏通了人脉关系,并且还刷了一波存在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确实是很聪明。再看B总,他得到了现实的好处,没有因为面子问题得罪一个“免费的“推广人员,并且还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低调务实的形象,多方共赢。
不过,A总这样通过直接或间接贬低别人来提升自己形象的做法,我们都认为是一种内心不自信的表现,甚至形容为幼稚也不为过。反观B总,低调,谦虚,克制,还挺有内心强大的感觉,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样板。
突然想到了《天道》里丁元英的话:要想干好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A总的合同发过来了,股东给我建议,要不A总那边就换一家吧,对他印象瞬间不好了,再说他那里的产品也不是独家。我倒认为,目前他的服务与产品能及时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影响工作进程,所以第一次合同还是不变的。但是可以从现在开始找下个替代方案,因为我也不太想跟他长期合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