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植株郁闭,打杈要点通通风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六月的山间,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一片绿油油的扁豆田里。但走近一看,却发现原本应该舒展生长的扁豆植株,挤挤挨挨地挤在一起,密不透风,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要知道,扁豆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郁闭”。
“六周扁豆打杈期,山地植株郁闭,打杈要点通通风”,这几个关键词,可都是扁豆种植户们的心头大事。
先说说这“六周”。扁豆的生长速度可不慢,从播种到六周左右,正是它疯长枝蔓,准备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枝繁叶茂,但就是不开花,或者开花少,结果少的尴尬局面。
再说说这“山地”。山地种植,虽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扁豆积累糖分,口感更好。但同时也面临着地形复杂,通风性差,容易积水等问题。尤其是雨季,山地扁豆田更容易出现郁闭的情况。
什么是“郁闭”?简单来说,就是植株长得太密,互相遮挡阳光,争夺养分,导致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病虫害滋生。就像人住在一个拥挤、潮湿、不通风的房间里,肯定不舒服一样,扁豆也一样。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打杈”呢?打杈,就是把扁豆植株上多余的侧枝、弱枝、病枝剪掉,让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蔓,促进开花结果。同时,也能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这打杈,可不是随便剪几下就完事儿的。尤其是山地种植,更要讲究技巧。
我有个朋友老李,就在我们这儿的山区种扁豆。去年,他家的扁豆就因为郁闭,产量比往年低了不少。老李跟我说,他一开始也觉得打杈麻烦,舍不得剪,总想着多留点枝蔓,就能多结几个豆荚。结果呢?枝蔓是长得挺旺盛,但豆荚却没几个,而且还容易生病。
后来,老李痛定思痛,今年可不敢马虎了。他专门请教了村里的老农,还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学了一套“山地扁豆打杈秘籍”。
这秘籍的第一条,就是“早打、勤打”。在扁豆生长初期,就要及时把主蔓基部的侧芽、侧枝抹掉,减少养分消耗。等到扁豆开始爬蔓后,就要定期检查,把过密的、重叠的、发黄的枝叶剪掉。
第二条,就是“留强去弱”。打杈的时候,要选择健壮的、向阳的侧枝保留,把细弱的、徒长的、病虫害的侧枝剪掉。这样才能保证养分供应,促进果实发育。
第三条,就是“通风透光”。山地扁豆田,通风条件本来就差,打杈的时候更要注意。要把植株内部的枝叶剪掉,让阳光能够照射到植株的各个部位,让空气能够流通起来。
老李还特别提到,山地扁豆打杈,还要注意天气。最好选择晴朗的上午进行,这样剪口能够尽快干燥,减少病菌感染的风险。
除了打杈,山地扁豆种植还要注意其他管理措施。比如,要及时搭架引蔓,让扁豆能够顺着架子向上生长,避免匍匐在地面上,造成郁闭。还要注意合理施肥,补充扁豆生长所需的养分。
说起扁豆,其实品种也挺多的。除了常见的白扁豆、紫扁豆,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品种,比如:
* **油豆角:** 这种扁豆的豆荚比较肥厚,油亮亮的,口感软糯,适合炖着吃。
* **红军豆:** 这种扁豆的豆荚是红色的,非常漂亮,而且营养丰富,据说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就靠它充饥。
* **蛇豆:** 这种扁豆的豆荚细长弯曲,像一条蛇一样,非常有趣,适合凉拌或者炒着吃。
* **龙爪豆:** 这种扁豆的豆荚分叉,像龙爪一样,非常奇特,适合观赏。
* **剑豆:** 这种扁豆的豆荚又长又宽,像一把剑一样,非常霸气,适合腌制或者炒着吃。
不同的扁豆品种,生长习性略有不同,打杈的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华北地区的扁豆种植户,可能更注重防旱,因为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而华南地区的扁豆种植户,可能更注重防涝,因为华南地区雨水充沛。
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虽然种的是草莓,但他对扁豆种植也颇有心得。他认为,无论是种什么作物,都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管理方法。
就拿扁豆打杈来说,如果是在平原地区,通风条件比较好,可以适当少打一些。但如果是在山地地区,通风条件差,就要多打一些,才能保证扁豆的健康生长。
现在,老李家的扁豆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豆荚也挂满了枝头。他逢人就说,多亏了这套“山地扁豆打杈秘籍”,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扁豆种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学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才能让扁豆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那么,你有没有种过扁豆?在扁豆种植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