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投降后,八路军还剩下多少兵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颁布了停战诏书,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就意味着正式接受战败投降的结果。这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赢得了伟大胜利。
这个胜利,那可是中国人民历经14年特别艰苦、拼死战斗才换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靠着正确的抗战路线才赢得的。
1938年的时候,毛泽东就在《论持久战》里讲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觉得,把人民发动起来,依靠人民的力量,这才是咱们军队能够胜利的根本,也是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
在洛川会议上,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得在敌人后方放开手脚发动人民群众,独立自主地大规模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力量一直在发展壮大。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咱们党所掌握的武装部队,总人数已经有127万,八路军的兵力总共也达到了90多万。
这127万人里,野战部队有61万,地方部队是66万。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八路军的人数一直在增加。1945年12月的时候,八路军的总兵力就已经有102万。那时候它下面管着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还有晋绥军区这4个大军区,掌控着1亿多人口,还有北方的一大片地方。
我党武装从数万红军发展成百万大军,短短几年就有这么大的增长,为啥?根本原因就是我党全心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人民,开辟出一条让八路军和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
为啥八路军在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里能一直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充分发动人民,依靠人民,这才走出了一条“民兵—地方军—主力军”逐步升级的道路。
就像歌曲《在太行山上》里唱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司令内山英太郎也得承认,在华北,日军就只能掌控大概1/3的县城,剩下地区的民众可都是“向着中共”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全军总共就3万多人。就算把陕北的红25军,还有刘志丹他们领导的地方红军也算进去,也才4万多人。
1937年8月25日,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下命令,把中国工农红军改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当总指挥,彭德怀做副总指挥,叶剑英担任参谋长。另外,留在南方一直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也被改编成新四军了。
国民党给八路军的编制人数是4.5万。这里面115师有1.5万,120师是1.4万,129师为1.3万,八路军总部直属队的编制则有3000人。
陕甘宁留守兵团在陕北驻守着,有7000多官兵。把他们加上去,整个八路军的兵力也就是5万多人,这可就是八路军刚建立的时候全部的兵力。
1937年9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电令,让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党组织的协同下,发动群众,收编零散的兵员和枪支,“普遍而有计划地组建游击队”,抗击日军。
中共山东省委在极端艰难的状况下,瞅准日军刚到还没站稳脚跟、国民党军狼狈逃窜、老百姓抗日救国的愿望极其强烈的好时机,发起了鲁西北、掖县、徂徕山、天福山等好多武装起义。这一下子就组建起了十多支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还夺回了十多座县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模样就这样有了。
在党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组建起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并且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能把八路军主力派到山东来,好跟山东纵队一同作战。
没过多久,中央就派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主力部队进军山东了,山东抗战的局面一下子就有了新变化。
这时候,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就渡过黄河,到山西的抗日前线去了。在那儿,八路军把忻口战役里国民党军队大量溃散的兵员给收编了,还把这些人补充进了八路军。山西有好多自己组织起来的游击队,也都主动来找八路军,想要加入。
八路军始终特别看重兵员补充工作。除了本身的兵员之外,还借助“牺盟会”和“动委会”,呼吁有觉悟的青年踊跃参军,去打日本侵略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八路军没多久就扩充了好几万人,实力大增。
日军一个劲儿地进攻,八路军的压力可大了,对兵员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得赶紧扩充军队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9年6月24日,晋冀豫区党委在《关于动员武装会议的决定》里着重指出,在当时的华北战场上,动员武装工作是党“最为主要”的工作,也是全党同志“极为严重”的任务。
1940年8月,刚成立不久的太行军区召开了首次军区扩大干部会议,并且提出“建立强大的民兵,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守护家乡”这样的口号。
在这次会议当中,刘伯承、邓小平正式把“建立统一的民兵制度”当作根据地党政军民共同的中心工作提了出来。为了让民兵工作的领导更健全,刘邓首长还提出让太行军区组建并配备各级动员武装部门。
这次会议,以前在群众自卫组织里那些优秀分子到处都有,这次,就把他们统一组织起来,编成了正式的群众武装,也就是民兵。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实现了“正规化”,民兵在武装体系里有了正式的名分,还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了。
1941年3月的时候,华北的日军搞起了“治安强化运动”,对着根据地就疯狂地大扫荡,这可给敌后根据地造成了特别大的压力。
咱党掌握的群众武装——民兵,在这次反扫荡里可是担了大任,起了大作用。而且,这次反扫荡让民兵经受了战斗的考验,民兵也因此发展起来了,队伍明显扩大了。
形势不断变化,民兵在抗战里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明确说过,大力发展人民武装,可不只是为了当下的游击战争,也是要为组建反攻大军做准备。
刘伯承和邓小平很敏锐地发觉,1944年一到,侵华日军在战场上那颓势就越来越明显了,战争局势正出现重大的变化。在快要到来的对日军进行总反攻的阶段,中共急需一股能影响并改变当时局势的力量。
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和129师想要让民兵顺利转变成正规军,所以联合发了指示。指示要求军区,在组织、训练还有作战这些方面,去领导和帮助民兵。要从军队里抽出政治上坚定又有很多战斗经验的干部,到民兵组织里去工作。这些干部得帮民兵弄武器弹药,帮着搞训练,还要给民兵印发军事方面的以及战例的教材,好让民兵进行对敌斗争。
太行分局还提出:得有计划地锻炼各县、区、村的民兵,让他们在战斗里学习、成长,提升战斗力,为加入正规军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准备。
人民武装,在今天那可是游击战争的强大力量。并且,它还是将来反攻大军的根基。
在我党和八路军对民兵给予帮助之后,到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时,民兵就发挥出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效能。抗战胜利了,好多民兵骨干都加入到正规军里去了,这也给八路军的实力补充了很大的力量。
1945年8月20日,中央下达紧急指示,提出“在人民武装里广泛掀起参军运动,让所有干部、民兵、青壮年自卫队员都下定决心参军,报名的人越多越好”,广泛开展扩兵运动,还号召民兵“成班成队地集体参军”。
就太岳军区二分区来说,这次大参军热潮里,还不到二十天,就有差不多一万名民兵加入正规军了。太岳军区的三分区和四分区,参军的总人数分别达到了6902人和3423人。
八路军发展迅猛,相比之下,国民党在募集兵员时的做法可就太落后了。
在抗日战争的每个阶段,刚入伍的八路军新战士们,靠着部队里的实战和训练,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朱德讲过:“好好搞教育,把战斗力提上去,把自己训练成国家和民族的精锐之师,变成一支战无不胜、坚不可摧的铁军,这可是咱们部队当前的重要任务。”
我军始终把部队的整训工作看得很重。1939年和1940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接连下达整军的命令,要求部队一边坚持战斗、不断发展,一边分期分批地集中进行整训。并且还要求新四军根据江南的地形,着重开展夜战、河川战方面的训练工作。
1944年10月12日的时候,中央军委又发出了《加强全军练兵与军队大整训的决定》。这是在号召全党都来研究战争、学习军事,要全党都参与练兵,做到全民皆兵。得有针对性地把射击、投弹、刺杀、爆破还有土工作业这“五大技术”的训练抓好,近战、夜战以及攻坚战这些战术培训也不能落下。
按照中央的指示,八路军掀起了大规模的练兵热潮。山东军区有个团,经过训练后,战士们射击命中率能达到96%以上。
晋绥军区、太岳军区也在全军推广射击、投弹、刺杀还有土工作业这“四大技术”的训练,这就让战士们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给大反攻打下了很坚实的军事基础。
八路军为了提高拼刺刀的本事,下苦功夫练刺杀技术。陈赓,要求部队“一定要拿真枪,在野外那种高低不平的地形或者山地练习刺杀”。
新四军摸索出了一套刺杀动作标准,那就是“快、准、狠”。到1945年的时候,咱解放军对日军发起反攻,这时候八路军战士单个人的刺杀能力,已经可以完全把日本兵给压制住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展得特别快,这可是咱们党在战略方面取得的一个大胜利。不过得知道,这个胜利也是以物质基础为依托的。
要是弹药供给不充足,八路军哪能迅猛发展?除了从日伪军手里缴获武器弹药之外,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厂也给抗日军民提供了好多轻武器和弹药,这就支撑了八路军的抗战,还有八路军后来不断发展壮大。
国民党给八路军发放弹药,这事儿受两党关系和战场上的局势影响可大了。1938年7月以前,日军气势汹汹地打过来,国民党特别需要八路军去抵抗,所以那时候给八路军发放弹药还比较及时。
一开始,根据地的军工生产主要是搞手榴弹。为啥?一方面是因为华北地区有白口生铁和黑色火药,这些东西能拿来做手榴弹的原料。
另一方面,手榴弹的结构和制造工艺都不复杂,很容易制造。据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报告,冀鲁豫军区有一家军工厂,仅在1940年这一年就生产了40万枚手榴弹。
炮弹在战争里可是重要的武器。当时军工部处长陆达回忆说,造炮弹得把生铁弄成弹壳。一开始,咱们军工厂用传统冶炼技术炼出来的生铁,又硬又脆,根本没法进行切削加工。
一直到1941年3月的时候,咱们的军队掌握了焖火工艺。这个工艺是用来对用白生铁铸成的弹壳做韧化处理的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以后,就把批量生产炮弹的关键技术问题给解决了,然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生产各种炮弹了。
1941年起,八路军总部兵工厂率先批量生产出了50弹,别的根据地也都跟着仿制。晋察冀兵工厂在仿制的时候,创造性地把弹体从圆锥形改成了流线形,黑色炸药也换成了硝铵炸药,这就使炮弹的威力提升了40%。
1940年3月的时候,八路军军工部着手筹备建立子弹厂。
周恩来利用统战关系从敌占区弄来了两台弹壳车底机、两台取轴冲床。过了两个月,第一兵工厂就造出了第一批子弹。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只能生产一千多发子弹,可到了1941年下半年,每个月就能生产三万五千多发。
八路军除了缴获、自己生产之外,还会通过统战渠道去购买弹药。就这样,八路军构建起了一种弹药购买体系,这个体系实报实销、划分好区域,以统战为核心,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部门相互配合。这一体系解决了八路军的武器装备难题,给八路军快速发展打下了根基。
军事博物馆给出的数据显示,1945年年底的时候,八路军实际兵力有1028893人,新四军兵力总共是26万多,华南游击队的兵力也达到2万多。
“兵民是胜利的根基”。老百姓从“民”转变为“兵”,这让我党军事力量能持续发展下去。就像毛泽东讲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对缺乏第二线兵力的敌人,这种打法最管用。”
白崇禧曾经很感慨地悲叹:“共匪控制区域的壮丁,全都是民兵。他们先从民兵进入军区部队,再从军区部队进到野战军。就因为这样,共匪的兵源,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永远都用不完,咱们怎么可能打得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历史上带有反动立场的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正义性,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正义之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