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家丽到大S,在家族中充当男孩的女性,请走出自我献祭的牢笼

有毒的毒苹果 3天前 阅读数 2 #娱乐

“从今天起,我要做这个家的男人了。”

这是大S在14岁时写下的日记。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连续生下3个女儿,父亲酗酒家暴。

大S挺身而出,以“狼性长姐”的姿态为一家人遮风挡雨。

她14岁就承担起家庭债务和养家的重任,替代了这个家庭的“父亲”和“长子”的角色。

她对得起家里的所有人,却唯独辜负了自己,陷入情感与健康的双重困境,48岁就匆匆离开了人世。

大S的故事并非孤例。

电视剧《六姊妹》中的大姐何家丽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出生在一个连生六个女儿、始终对生儿子有执念的家庭。

作为家中的老大,她一生都把自己当成家里的儿子。

当父亲说“丫头不如小子”,她剪掉长发;为了家族,她牺牲了初恋,找了一个“工具性伴侣”,第一个儿子随何家的姓以延续香火;父亲去世后,她扛起家族重担。

她一生用“像男孩一样”的强悍证明自己的价值,换来的却是被妹妹赶出家门,儿子欠下巨债的结果。

何家丽和大S的故事,折射出重男轻女文化下女性的集体创伤——我必须成为男孩,家族的支柱,才能被看见。

即便是独生女也难逃这样的创伤,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之下每家只能生一个,所以无数家庭只能把对儿子的渴望寄托在唯一的女儿身上,于是诞生了无数被命名为“胜男”的女孩。

写出了大女主经典《芈月传》的作家、人大代表蒋胜男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她事业成功,提出了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延长男性的带薪陪产假等为女性发声的提案,但她母胎solo至今单身,妥妥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男人。

和把女儿当儿子一样养,也是对这个生命的不尊重。

女孩就算是没有生在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社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贬低,还有各种名义上是“关心”的剥削:别看女孩现在学习好,等高中时就不如男生了;别太拼命了,女人终究还是要找个男人;男人不着急,可以“往下找”,但你要是错过年龄就掉价了……以上种种,都在暗示:女性就是不如男性。

不被期待的出生,不被爱的匮乏,都会导致女性的自卑,所以要强的女孩们,总是习惯于表现得比男人强,即使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也要和男性拼个高下。

这些女性看似强大,实则被困在一个“假性男孩”的角色里,她们用“自我献祭”换取存在感,却终被反噬。

如果你也是这种非要和男性拼个高下的女性,一定要识别这种“假性强大”背后的恐惧。

拼命证明自己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渴求被爱、被看见,可能你表面上很强大,可是内在却极度匮乏,你的内在小孩,始终没有长大。

因为你与生俱来的女性身份始终没有被认可,所以内在始终没有得到滋养,某一部分的心智可能就停留在了很小的时候。

所以大S才会在综艺《幸福三重奏》中,像个小女孩一样和汪小菲撒娇,说“吃虾一定要男人帮你剥”。

在这类女性身上,还常常表现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认同,所以无法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

她们倾向于男性化的打扮,排斥穿裙子、化妆,也不会表现出女性的柔弱,潜意识里对女性的身份有一种羞耻与排斥的感觉。

你是不是和自己的内在失联太久了?

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自身,有意识地爱自己,滋养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请对自己说:一路以来,你辛苦了。

我的女性身份,始终是一种荣耀。

我拥有孕育、繁衍、创造新生命的能量,我顺应这与生俱来的能量,从内而外地接纳自己。

我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喜悦与美好。

生而为女的你,一直都很珍贵,你无需成为任何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荣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有毒的毒苹果

有毒的毒苹果

有毒的毒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