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陷“双千亿”增长困局:利润骤降超九成,仍大手笔分红
蒙牛的业绩表现,正与“千亿营收”目标背道而驰。
近日,蒙牛乳业(HK:02319,下同“蒙牛”)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4年蒙牛的营业收入已降至不足900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了95.4%的大幅下跌,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
诚然,过去的一年中乳制品行业经历了原奶市场供需失衡、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的挑战,外部环境变动导致了蒙牛四大品类的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真正拖垮蒙牛盈利水平的,却是其投资并购企业的大额亏损。
蒙牛乳业总裁兼执行董事高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是蒙牛深度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的第一年,该公司将持续建设和强化品牌引领、研发创新、数智转型的三大核心能力,通过一系列经营管理和精益供应链举措来提质增效。
高飞预测,在国家扩大内需、消费提振等有利政策的推动下,乳品需求有望稳步回暖,行业供需矛盾正在持续改善。但“一体两翼”战略能否帮助蒙牛乳业找到穿越周期、提振业绩的破局之道,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一、“双千亿”目标心余力绌
根据财报,蒙牛乳业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886.75亿元,同比降低10.1%,这是蒙牛近五年来首度出现收入的回退,直接跌下900亿元大关,离蒙牛乳业前任总裁卢敏放提出的“双千亿”规模越来越远。
事实上,自蒙牛乳业2020年实现千亿市值,收入却同比降低3.8%至760.35亿元,未能如期实现“蒙牛销售额、市值均达到千亿”的目标以来,“双千亿”便成为了萦绕在蒙牛心头难以解开的心结。
即便在2021年至2023年,蒙牛乳业的业绩增速分别回正至15.92%、5.05%和6.51%,但该公司截至2023年末的收入为986.24亿元,离千亿依旧只差临门一脚。2024年收入的回落,对蒙牛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蒙牛乳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股份(SH:600887)2021年的收入便已达到1105.95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至1261.79亿元。虽然伊利目前暂未公布2024年财报,但其前三季度收入为890.39亿元,已超过蒙牛的全年收入。
另需注意的是,蒙牛乳业虽然锚定“多品类布局”战略搭建品牌矩阵多年,但其对单一品类的依赖依旧显著。2024年该公司来自液态奶的收入为730.65亿元名在规模下滑10.6%的基础上,该品类占总收入的比重仍高达82.4%。
蒙牛乳业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奶粉业务则不见起色,2024年该公司虽然孵化了全球首款添加创新MLCT结构脂和新型OPO的奶粉“恩志”系列,但该项业务的收入为33.20亿元,12.7%的降幅在蒙牛的各大品类中颇为突出。
除此之外,蒙牛乳业冰淇淋业务的收入也由2023年的60.26亿元下滑14.1%至2024年的51.75亿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奶酪业务收入虽然达到了43.20亿元,但依旧离2025年的单品类“百亿营收”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纵观2024年的乳业市场,调整与复苏依旧是行业发展主旋律。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其中线下渠道增速同比下滑5.0%,整个乳品市场均处在收缩区间,各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降低开支的措施。
蒙牛乳业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提升费用的投放效率,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8.3%至278.34亿元;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营销费用减少5.4%至71.15亿元;行政费用也减少10.8%至42.29亿元,降本成果可圈可点。
蒙牛乳业总裁兼执行董事高飞也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原奶价格和消费需求下行给乳业带来了压力,在此基础上蒙牛主动调整了发货节奏和发货量,调减渠道库存,使得市场上的库存压力减轻了不少。
二、并购公司成盈利“吞金兽”
然而,蒙牛乳业的利润规模在2024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由2023年的48.87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2.25亿元,降幅高达95.4%;该公司2024年的年度全面收益总额甚至录得负数,为-7.92亿元。
蒙牛乳业在财报中解释称,该公司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到子公司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以及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的亏损影响。
2024年,蒙牛确认对贝拉米相关现金产生单位分别录得商誉、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1.55亿元、34.90亿元;拨回过往年度已确认的与贝拉米相关税项亏损及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6.63亿元,综合对业绩影响为39.81亿元。
现代牧业2024年录得商誉减值亏损5.99亿元及其他额外减值亏损,归属于权益股东净亏损为14.17亿元,因此导致蒙牛相应录得应占该联营公司亏损8.27亿元,其中有关的商誉减值亏损对蒙牛的影响为3.49亿元。
也就是说,贝拉米、现代牧业的亏损将蒙牛乳业43.30亿元的经营效益化为泡影,且基于上述因素,蒙牛乳业的EBITDA同比降低53.1%至44.62亿元,EBITDA利润率减少4.6个百分点至5.0%,权益股东应占利润也降低97.8%至1.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贝拉米、现代牧业两家公司均为蒙牛投资并购策略下的产物。2017年,蒙牛在已持有现代牧业27.99%股权的基础上斥资18.73亿港元增持,成为后者股东;两年后又以15亿澳元的价格收购了贝拉米,溢价幅度达到59%。
市场供需错位,还要为过去的盲目扩张买单,“内忧外患”之下蒙牛业绩受挫几乎成了必然。而早在2016年,蒙牛就已经因收购品牌雅士利亏损确认了22.54亿元的商誉减值,最终净利润由盈转亏至-7.5亿元,尝到了扩张并购的“苦果”。
不过,得益于原奶价格降低,蒙牛乳业的毛利率依旧提升了2.4个百分点至39.6%;经营利润率也提升1.9个百分点至8.2%。高飞强调,这是蒙牛历史上最好的一个经营利润水平,且该公司的自身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表现稳健。
但贝多财经注意到,蒙牛乳业截至2024年末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虽仍然高达83.32亿元,但其净流动资产却由2023年的15.34亿元骤降至-12.39亿元,流动负债规模已超过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蒙牛乳业截至同期末未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高达346.3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金额便达到了166.62亿元,而其手上的现金及银行结存金额不过173.39亿元,债偿压力不可谓不显著。
在此背景下,蒙牛仍然选择以剔除贝拉米、现代牧业商誉减值及业绩影响后的利润作为基础,将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至45%,2024年派发期末股息每股普通股0.509元,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19.94亿元,或许将为其资产质量增添更多风险。
就这个维度看,蒙牛乳业想要通过“一体两翼”战略稳住常温、低温、冰品、鲜奶、奶粉、奶酪等六大核心业务基本盘,并把握乳品行业新的消费增长点和结构性升级机遇,还有不少待解决的阶段性难题。
来源:贝多财经
作者:何威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