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上线第4天,杨紫被央视点名:只字不提演技,却是字字珠玑
李现杨紫的二搭,直接掀翻了内娱的流量。
昨晚微博之夜的所有明星的热搜,都压不住他们的热度,以一骑绝尘之姿,成为热搜第一。
而杨紫穿着《国色芳华》剧中的服装,走红毯,更是从穿着一众高定礼服的女星中脱颖而出。
有网友说,杨紫杀死了剧宣。
穿着角色的服装走红毯,就像剧中人物走向了现实。
更有官媒直接说杨紫的《国色芳华》接住了开年大剧。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国色芳华》会高开高走。
很多人认为,一部剧是否能成功,看的是宣发和话题性。
所以,可以看到这几年很多剧,拼命的往短视频和话题上走,变成了一种空喊口号的心灵鸡汤剧。
但往往人物又悬浮其中,情节不落地。
被人诟病最多的大女主剧。
但这些大女主剧,并非是大女主。
往往都是依靠编剧的金手指,或者各种巧合下男主出手帮助。
而《国色芳华》这部剧,之所以能稳住大女主的口碑,在于故事讲得好,人物也饱满,在线。
《国色芳华》作为一部经商剧,讲述的是女主何惟芳(杨紫饰)成长与奋斗。
剧集不仅在剧情上展现了复杂的女性人物塑造,更在文化层面突破了以往女性角色的传统框架。
杨紫所饰演的何惟芳,摆脱了单一的“贤良淑德”形象,成为了一个复杂且立体的女性角色。
她不仅有智慧、坚韧,还有情感的起伏与内心的挣扎。
剧中,有一集何惟芳想和刘畅和离,让夫家退还嫁妆。
何惟芳想到的办法是和爱慕刘畅的县主合作,借力打力。
两人联合设计了一场戏。
在宴请宾客时,让宾客们看到了刘畅和县主有肌肤之亲,让刘畅不得不负起责任。
这样何惟芳就能顺利的和离了。
在这场戏中,既有女孩帮助女孩,也有共赢的意思。
起码桥段自然,人物心理动机也说的过去,没有说为了坏而坏,为了宅斗而宅斗。
评判一部剧的好坏,其实也能从群演中看得来。
显然,这部剧的群演也在全情投入。
剧中有一集,讲何惟芳的侍女雨露,因为保护何惟芳而落水身亡。
在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在杨紫是如何演绎上,没有人看到桥上的群演也在哭泣。
说明这部剧成了。
在这部剧中,杨紫通过精湛的演技,打破了流量明星没有演技的局限。
然而,剧集内容本身的创新和深度,也直接影响了观众对演员的评价。
因为一部剧从来都不是粉丝们的狂欢,而是观众盘。
但昨晚杨紫,李现牵手红毯,还是引爆了热搜,进一步稳固了粉丝,扩大了观众的基盘。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二搭的化学反应,更因为他们在粉丝中的巨大影响力。
在内娱的娱乐文化中,粉丝经济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李现与杨紫的“牵手”事件背后,是当下内娱明星与粉丝关系的缩影。
无论是“情侣档”营销还是两位演员的私下互动,观众和粉丝的情感共鸣,往往在短短几秒钟内被放大。
这种炒CP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剧的传播。
但,也暴露了内娱产业中的一大问题。
那就是,过度依赖粉丝经济和话题炒作。
短期内,这种模式,能够迅速吸引大量观众。
然而,从长期来看,过度依赖流量与话题性,可能会导致内容的空洞和艺术性的缺失。
以《陈情令》为例,王一博和肖战爆红后,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观众基础。
然而,随着剧集的结束,观众开始更加关注演员本身的演技,而非其流量。
与此同时,观众对剧集质量的要求也愈发高,明星光环无法再遮掩演员的演技短板。
“内娱完了”这一言论,越来越成为观众对于当前娱乐产业的深刻反思。
流量至上的娱乐文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收获话题和收益,但它无法长久。
明星的个人魅力和演技被抛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对话题性的追逐和炒作。
这种现象背后,揭示了内娱产业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流量经济,二是剧集内容的质量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演技往往被忽视,观众的审美逐渐趋向低俗化,甚至出现了“明星”与“演员”之间的身份混淆。
内娱的“流量至上”现象,短期内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和话题营销的模式,可能会导致内娱的衰退。
内娱行业的这种“短期效应”,也深刻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的运作。
从剧本创作到制作公司,再到演员的选择,流量和话题营销几乎主导了整个创作过程。
在这一模式下,剧集的质量和演员的演技往往被忽视,更多的是围绕如何打造话题性和迎合观众情感的需求进行操作。
近年来,一些优质的剧集,如《长安十二时辰》和《庆余年》,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扎实的剧本,打破了流量至上的局限,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而这些作品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内容与演技的重要性。
流量和话题的确能带来短期的效益,但无法维持长久的关注和口碑。
观众们早已厌烦了千篇一律、空洞的剧。
因为观众们想吃细糠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