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童年,虽苦犹甜。

朱桓情情 4个月前 (12-30) 阅读数 0 #社会
导语:乡下孩子的童年,较之于大城市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都无法类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我们却活的很快乐……………~~ 回忆起那些远去的童年生活,我的脑海里瞬间会浮现一个个无比珍贵的场景来。 乡下的生活在那个年代很苦,尤其是姊妹众多的大家庭,有时,孩子一点小小的要求或者顽皮,也会招来一大耳光,于是,孩子怯怯地哭着,躲到一边去,大人便接着忙,忙到大半夜,要睡觉了,忽然发现孩子不在床上,这才觉得心中一沉,慌慌张张出门寻找,一路叫着,一路打听,终于,在坑塘边的一棵树底下,或在村头的草垛旁找到了。 孩子已然睡熟,蜷缩着瘦小的身子,梦里时有抽泣之声。大人便默然良久,沉沉地叹一口气。之后,弯下腰,轻轻把孩子从地上抱起,裹在怀里,用下巴蹭着孩子的头,慢慢转回家里,放进被窝,盖好了,又坐到床沿上,侧转身,用一根拇指,抹去孩子眼里的那两抹泪痕,然后,抽一袋烟,注视一阵,舐犊之情便尽在其中了。 这种深刻的记忆是在我七八岁时候刻画在了我的脑袋里的,那时候我的大哥便是那个被父亲从外面抱回家的淘气包,他被我那个脾气暴躁的老妈给揍出去后,大半夜让我那个慈祥又懦弱的老爸找到后的场景。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边了。 乡下孩子受了委屈,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可以得到什么补偿,顶多可以从老爸的衣服口袋里偷几个糖果出来。 并非是乡下父母的感情都那么粗糙,不爱孩子,实在说,是生活过于沉重了,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 有时,会有这样的情景:某一日逢集或者庙会,在这前一天,孩子们很想跟着大人去,但不敢说,因为有的要上学,有的要放羊,或者看弟弟妹妹,只好憋住,集日这天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大人走了。 没了希望的我们,便暗中盼望大人能带点什么好吃的,好吃的东西则莫过于火烧,还有包子,我家乡的包子确实好吃,有肉包素包两种,肉包里是猪肉或羊肉,素包里有蛋饼粉丝,外皮是发面。咬一口外酥內软,口感极好。 也有很幸运的时候,大人们一高兴,让我们几个孩子跟着逛逛庙会,我和伙伴们便在会上钻进钻出,尽情玩耍。会上除了有许多卖东西的,还有唱大戏的,去山顶上拜神烧香的。唱大戏的一旦唱到精彩处,会上沸腾了一般,常有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 我常常挤在戏台最前面,看那些唱戏的入了迷,直到被小伙伴们强行拉走,逛庙会大人们有时候会赏两三毛钱,让孩子们买些吃食,垫垫肚子。 所以,中午尽可以不必回家吃饭,但许多孩子舍不得花完,要买上铅笔,橡皮什么的。或者,剩下一半,傍晚又交给父母,农家的孩子懂事早,已多少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大人接过带着孩子体温的那一毛钱,常会掉下泪来。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爸给我2角钱,让我买会上支上大锅,炸出一根根香喷喷的油条时,我站在那里,直咽口水,把手心里的钱,捏的出了汗,也不舍得拿出来买,老爸不声不响的给我买了2根油条,一个火烧,并且悄悄地说,你就在这里吃了,不然拿回家你就吃不上了。 我知道这是老爸对我的偏爱,姊妹几个,他就疼我,喜欢拉着我的手去大队部转悠,因为小时候的我机灵活泼,叽叽喳喳小嘴很甜,别人夸我是个小人精时,父亲的眼神既慈祥又骄傲,他看我的时候眼里有光,让我在恍然间一度有一种错觉,自己是那个被父亲捧在手心的公主!……… 那样的日子虽苦涩却尽含甘甜,如今三十多年过去,童年的生活仍历历在目,有时会在梦中重现。我十分怀念已经逝去的童年,也感谢童年的生活,因为它早早就教给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们物质优沃,但他们不一定有我们快乐,这是真的,因为,我们生活的年代很纯朴,很逼真,穷且温暖,而他们,物质享受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匮乏,他们真的富足吗?未必,他们缺失的童年玩伴,缺失的友谊,缺失的乡土气息,缺失的田间地头的姿意和奔跑,嬉笑打闹,这些看似平常却无比珍贵的生活场景,于他们来言:是永远也得不到的。 因此,我们才会无比怀念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它苦吗?肯定呀,但,那一幕幕的甜,却也是无比难忘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朱桓情情

朱桓情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