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17年后,这些女孩把伤疤磨成勋章
阅读提要:17年前,那场大地震夺走了牛钰的右腿,她经历了30多次手术,一个失去右腿的女孩开始重新拥抱生命。5月11日,牛钰又一次回到汶川参加马拉松。牛钰说,在家人朋友的支撑陪伴下,他们努力让5月12日这一天变得越来越普通,他们更加坚信平安健康的意义……她再一次站上了汶川马拉松的赛道,也在生命漫长的马拉松中坚持奔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 刘静怡)2025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7周年。提起汶川地震,这场集体的伤痛记忆仿佛昨日重现:倾倒的校舍、瘫痪的道路、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老师、写下“记住我爱你”临终短信的母亲……
汶川早在地震三年后完成重建规划,如今的映秀镇在一片青山绿水间,新的北川县城拔地而起。在汶川地震震中,时年34岁的方杰老师曾用双手撑住门框,为41名学生开启了“生命之门”,他和最后一名没来得及撤离的学生却长眠于此。2024年底,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中遗址,见到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漩口中学前献上鲜花、无声哀悼。在漩口中学废墟遗址上,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在他们长眠之处破土而生。
更多的生命故事在延续,5月1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回访了几位“汶川女孩”,17年来,她们经历伤痛与感动,她们破土重生。
“钢腿女孩”牛钰:在家人的陪伴下,努力让5月12日变成普通的一天
5月11日,“钢腿女孩”牛钰在汶川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5月11日,牛钰又一次回到汶川参加马拉松。17年前,那场大地震夺走了她的右腿,她经历了30多次手术,无数次的幻肢痛和一遍遍的站立练习,残肢上磨出又黑又厚的茧子。那些茧子生长的地方,一个失去右腿的女孩开始重新拥抱生命。
2018年5月,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汶川马拉松,收获了“汶川最美马拉松女孩”的称号。2021年9月,她把走马灯戴在假肢上,大摇大摆地走在成都春熙路的街头,网友们称呼她为“钢腿女孩”。2023年1月,她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2023年10月,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2025年1月,牛钰关于机场引入人体假肢安检机的建议得到了四川省发改委的回应,为残障群体发声的努力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今年5月,牛钰再次回到了汶川,她和家人回到地震遗址悼念逝去的亲人。偶然间,她在父亲的钱夹看到一张她在医院的照片:10根脚趾头都钉上了钢钉,但照片中的女孩天真活泼,对着镜头笑着比了一个“耶”。牛钰问父亲为什么要放这张照片,他说:“当人慢慢接近死亡的时候,会感到恐惧,但你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活在当下。”
灾难的确成了一个过去的注脚。灾难过后,活着的人生长出新的自我。牛钰说,17年过去了,在家人的朋友的支撑陪伴下,他们努力让5月12日这一天变得越来越普通,他们更加坚信平安健康的意义……她再一次站上了汶川马拉松的赛道,也在生命漫长的马拉松中坚持奔跑。
“赛博义肢女孩”胡月:有些伤口长进了灵魂,但可以把伤疤磨成勋章
2024年11月,胡月登上了人生中第一座雪山。受访者供图
踩着滑板踏过城市街头、徒步登上雪山之巅、用冰镐叩击岩壁攀登、在江边骑行放声大笑……如果不追溯到2008年5月12日,一般人很难将汶川大地震与挑战99项运动的女孩胡月联系在一起。她至今仍记得救援人员的手穿过黑暗,她攥紧了重生的机会,在清醒中咬着纱布完成了左腿的截肢手术。
她穿上假肢重新站了起来,但有些伤口长进了灵魂里,无法和她的身体一起站起来。整整14年,胡月习惯隐藏假肢的秘密,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一张照片里,她刻意隐藏、回避自己的左腿。
转机发生在2022年冬残奥会,因为意外的开幕式表演机会,胡月亲眼见到了残奥运动员:他们单腿在田径跑道上奔跑,单腿单臂滑过白茫茫的高山雪道、双腿残障坐在轮椅上披着国旗来到领奖台上……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原来活着不应是躲躲藏藏,而是像他们一样把伤疤磨砺成勋章。
5月12日,胡月坐在草坪上捧着蛋糕许愿。这是她重生后的第17年,山河辽阔,岁月漫长,她还有很多心愿要去实现。
“微笑女孩”高莹:如果遗憾无法弥补,那就选择拥抱希望
2024年底,高莹成为一名母亲。受访者供图
5月12日,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后,高莹发了一条朋友圈:17。这17年,高莹是一年一年数着过的。2008年汶川地震,高莹从废墟中被救出,她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成功的第一个幸存者,面带微笑的她被网友亲切称为“微笑女孩”。
乐观、爱笑,即便面对三次截肢手术,高莹的笑容仍旧未变过。截肢后的生活,高莹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像正常人一样面对困难,也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一路勇敢的高莹在2023年步入婚姻殿堂,2024年10月9日,她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母亲,新的生命在时间中延续。
但有些东西,在高莹心中从来没有改变。“我因为失去而痛苦,也因为能够拥有大家的爱而庆幸。我惋惜逝去的一切,也珍惜当下的一切。如果遗憾无法弥补,那就选择拥抱希望。”高莹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因伤痛而凝聚起来的善意,让她更加勇敢地对生活绽放笑颜。她跟汶川地震时照顾自己的医院书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于红蕾处成了“母女”:婚礼之前,于红蕾就偷偷为她“考察”男朋友情况;孩子出生后,于红蕾为她寄来孩子的衣服;她们还会在朋友圈的近照下面打趣“好看,是不是整容了!”
人生走到这一步并不轻松,但高莹可以抱着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她想继续自己的事业,做平面设计。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她要依靠自己抓紧命运的大手,勾勒出新的纹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