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最大败笔,选了个无情无义的儿媳妇,抛弃丈夫带走儿子改嫁
林徽因最大败笔,选了个无情无义的儿媳妇,抛弃丈夫带走儿子改嫁1955年对梁从诫而言是难忘的一年。他的母亲林徽因去世了,而他迎娶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周如枚。许久以来,周如枚给予梁从诫诸多慰藉,梁从诫也曾以为自己能与周如枚美满地共度一生,然而他们的婚姻在14年后便破裂了。周如枚在丈夫处于低谷之时,执意离婚,并且将独子带走,不让儿子梁鉴再与梁家有任何关联。所有知晓此事之人皆称周如枚寡情薄义,甚至感慨林徽因一世聪慧,却看差了人,给自己挑了这样一个儿媳。周如枚为何一定要与梁从诫分开呢?两人离婚之后,周如枚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被父母爱情影响的梁从诫】1932年,林徽因在经历阵痛后诞下一名男婴,这是他们的首个孩子,林徽因和梁思成激动万分。林徽因夫妇均为建筑学者,他们将自己的决心寄托于这个作为两人爱情结晶的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取名梁从诫,其中的“诫”字取自宋朝建筑家李诫。表达了自己将始终追随李诫的步伐,成为优秀建筑家的决心。并且,他们也期望儿子能像李诫那般卓越。林徽因与梁思成,想必许多人都有所耳闻。林徽因乃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曾被三位才子倾慕,最终与意趣相投的梁思成情定终身。夫妻二人皆为新中国首批建筑家,毕生投身于建筑研究与中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林徽因流传后世的花边新闻不论真假,暂且不提,仅她对国家文化所做的贡献,就值得大书特书。梁从诫出生于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他是比较幸福的。这种幸福并非物质条件的富足,而是林徽因夫妇给予他的先进教育和良好家风。
梁从诫始终铭记母亲面对国难时的态度。在日本侵华之时,梁从诫尚为孩童,他忧心忡忡,惧怕自己也遭受伤害。于是,他不禁向林徽因发问:要是日本人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未曾料到看起来柔弱的母亲林徽因,只是极为平静地说道:知识分子获得解脱的途径从来只有一条,我家门前便是江,不是很便利吗?母亲视死如归的态度让梁从诫大为震惊,这番话深深印刻在他心中,警示自己要成为一个有气节的人。林徽因夫妇一生都奔波于古建筑事业,这使得他们难免有时无法周全地顾及自己的子女,然而梁从诫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却是极为美好的爱。林徽因著有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此诗流传于后世。后人常将这首诗误读为写给徐志摩的情诗,而实际上,此诗是为梁从诫所作。此诗明朗且温和,将梁从诫喻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由此可见林徽因对梁从诫的深切爱子之情。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间的爱情以及林徽因无私的母爱,都滋养着梁从诫的成长。
林徽因与梁思成乃是一对相互敬重的夫妇,二人有着相同的理想,此乃他们感情的根基。这两人颇具文采,生活里总是弥漫着文人式的浪漫,既能下棋作画,又能一同探讨诗词歌赋。尤为可贵的是,林徽因夫妇于那段艰难时期,无论遭遇何种厄运,都未曾抛弃彼此,而是并肩应对,成为彼此的依靠。梁从诫被这种充满意趣的生活和患难与共的深情深深吸引,在他的心中,自幼对婚姻最美好的憧憬,就是父母爱情的样子。梁从诫心想,如果要选择一个伴侣,那必然得找个情投意合之人,一同历经风雨。后来,他确实邂逅了一位美丽且有才气的女孩,达成了和谐美满的婚姻,然而这并非一段能相伴到老的婚姻。用一句冷酷的古训来表述,便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周如枚,便是那个让梁从诫爱恨交加的女人。
【从青梅竹马到婚姻殿堂】梁从诫出身于名门世家,其家族成员不是革命义士便是国家栋梁。周如枚的家庭也颇为不凡,她的父亲是周培源,周培源乃近现代极负盛名的学者之一,一生专注于物理学研究,成果丰硕。他之后还担任了被视作开放思想源泉的北京大学的校长。周培源的品格比其学识更令人敬重,他深明大义且极为爱国。周培源身为行业的佼佼者,在美国求学期间,也曾受到当地学校的挽留。该校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且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待遇:每年30万美元的收入。然而周培源坚如磐石,他深知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弥补国内的科学空白,他毅然决然地回国。林徽因夫妇何尝不是有着这样的精神呢。因此,不论是家学渊源方面,还是家风精神层面,梁周两家都可谓是门当户对。周培源和梁思成早就相识,二人都曾就读于清华,有过交集。之后,他们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工作期间再度相逢,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曾经有一段时间,周培源一家与林徽因夫妇为邻,两家往来频繁,有时一方举办聚会,另一方也会共同参加,相互交流。
彼时,梁从诫与周如枚尚为懵懂幼童时便已相见,知晓彼此的存在。彼时梁思成的社交圈里,有好几对夫妻都已育有子女。由于彼此交往频繁,这几个孩子也把他人的父亲当作自己的亲人,常常以“爸”“姨”相称。周如枚时常将梁思成称作梁爸,未曾料到,日后梁思成会成为周如枚名副其实的爸爸。周如枚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礼仪。其父有留美经历,受周培源影响,她性格并不局限于闺阁女子的保守,而是开朗热情、思绪丰富。父辈间关系亲近,小孩自然也会相处得密切。周如枚与梁从诫就这样成了玩伴,平日里家中大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孩子时,他们便互相陪伴着消磨时光。后来,随着彼此了解的逐步加深,周如枚与梁从诫之间的感情,慢慢从童年玩伴间的友谊衍生出了别样的情愫。两家人相互间极为了解,对于两个孩子恋爱一事,周家与梁家均十分赞成,甚至期望两个孩子早日成婚,从而使两个家庭的联系更为紧密。
林徽因对周如枚极为满意,周如枚面容清隽秀气,乍看并不惹眼,可长久观察下来就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林徽因本人亦是位大美人,她极为喜爱周如枚的灵气满满,甚至认为,周如枚身上隐约有着自己年轻时的风采。在父母的支持下,梁从诫与周如枚迅速开启了恋爱之旅。这是一段美好的爱情,周如枚是梁从诫的初恋。即便多年之后,二人已分道扬镳,而且分开的方式很不体面,但梁从诫记住的依旧是周如枚的美好之处以及她给予自己的幸福。他描述两人的初吻,这纯洁的轻轻一触,给他带来了直抵灵魂深处的感动。梁从诫与周如枚经历漫长恋情的相互磨合后,彼此都认定对方是自己想共度余生之人。不久,他们于父母的祝福下结为令人艳羡的一对。婚后,梁从诫与周如枚各自在事业上拼搏,同时也悉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庭。他们的感情如涓涓细流,虽缺乏惊涛骇浪般的激情,却能于平静生活里体会到爱情的美妙。
随着时光的流逝,梁从诫与周如枚之间的爱情渐渐转化为更为深沉的亲情。尽管他们仍然相爱,不过那种类似老夫老妻般的情感占据了更多的比重。不久之后,周如枚有了身孕,这种亲情的纽带变得更加牢固了。梁从诫与周如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名为梁鉴,女儿名为梁帆。梁从诫满心沉浸于幸福里,由衷感激上天对他的眷顾。忙碌一日后归家,见到温婉贤淑的妻子正逗着胖嘟嘟的儿子,梁从诫每每便觉疲惫顿消。然而幸福与阴影总是相伴而生,没过多久,梁从诫就失去了他曾引以为豪的生活。当日子平淡且甜蜜地缓缓流过时,工作上的一次调动将眼前的一切都摧毁了。一日,梁从诫下班回到家中,静静地净了手,然后坐在餐桌旁。他难得地没有像平常一样关心妻儿,沉默片刻后才慢慢说道:“我或许要调职到江西的一个村子去,你和孩子如何是好?”梁从诫心里清楚,他的妻子一直都在城市里生活,从未像农村妇女那般劳作过,说不定她根本就无法适应下乡吃苦的生活。梁从诫暗自思忖着。
周如枚陷入沉思,既未出言反驳,亦未与之争吵。这样的沉默使梁从诫感到慌张,同时让他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次日,周如枚带着幼小的梁鉴离家,回到自己父母家中,不再与梁从诫联系。梁从诫正焦心不已之时,周如枚提出离婚,且索要儿子的抚养权。【离婚后再嫁他人】周如枚执意要求下,这场婚姻终究以悲剧收场。梁从诫深爱的妻子已离他而去,儿子也被带走,他这下确实成了孤家寡人。周如枚的举动让梁从诫伤心至极,他未曾料到,自己满心喜爱且信赖之人竟不能与自己患难与共。而且一旦关系破裂就这般绝情,甚至让儿子与自己毫无瓜葛。是的,在与梁从诫的婚姻破裂后,周如枚便毅然将儿子的姓氏改掉了。自此,世上不再有梁鉴,只有周志兵。事实上,周如枚离开梁从诫,并非仅仅是惧怕吃苦这般简单。要是仅仅涉及她自身倒也罢了,然而为了照料年事已高的父母以及怀中的孩子,或许带着梁鉴离开才是最妥当的抉择。
梁从诫在理性层面能够理解妻子的选择,然而在情感方面却难以接受。她怎能如此迅速地将一切安排妥当,难道对这段感情真的毫无留恋吗?周如枚离婚之后失去了主要的生活来源,曾经生活颇为窘迫。然而,为了儿子,她尽力承接翻译单子,使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但一个柔弱的女子在社会上带着孩子,总归是艰难的。就在此时,她邂逅了自己此生的伴侣——谢荣。谢荣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这一点与周如枚相似。他对中国的麻醉事业产生了影响,是一位传奇人物。谢荣十分理解周如枚的难处,且对她波折的经历抱有同情,常常向周如枚提供帮助。他的行为使得周如枚对他满怀感激。在交往过程中,谢荣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诙谐风趣的言谈,进一步驱散了周如枚内心的阴霾,使她于离婚之后再次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不久之后,两人之间萌生出了超越友谊的情愫。谢荣发觉温婉娴静的周如枚正是自己长久以来寻觅之人。
谢荣对周如枚倾诉了内心的爱慕之情,期望她能给予自己一次机会。然而周如枚迟疑了,她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并且还育有一个孩子。在当时,这并非一件体面的事情。再次结婚,真的能够给予她幸福吗?然而,谢荣理解她的矛盾心理,并未逼迫她,而是持之以恒地关心她们母子。最终,周如枚下定决心再勇敢一回,携子嫁给了谢荣。谢荣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一生都爱护着周如枚母子。婚后不久,周如枚便为谢荣诞下一女,名为谢兰。周如枚的后半生极为幸福,谢荣是个体贴入微的伴侣,总是体谅、理解周如枚,为她的生活制造诸多小惊喜。遗憾的是,这对恩爱的夫妻仅仅相伴了十几年。周如枚在49岁时,突然身患重病。谢荣身为医生,用尽一切办法拯救妻子的生命,可是周如枚依旧逐渐失去生机,最终与世长辞。彼时,她和谢荣的女儿年仅12岁,尚为幼童,却要直面至亲的生离死别,这亦是周如枚临终之际最难以割舍之事。
周如枚前夫梁从诫听闻她离世的消息,亦不禁悲从中来,他始终记得她是个温柔的女子。若当初自己能多顾及一下周如枚的感受,或许他们的婚姻就不会如此短暂了。周如枚看似无情,可死后仍被众多人缅怀,足见其灵魂令人难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