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俄,世界第二?朝鲜导弹技术到底世界第几,与中国比如何?
“朝鲜导弹超越美俄,世界第二?”
最近网上这种论调简直离谱!2025年1月,朝鲜试射的“火星-19”导弹刚宣称能打1.4万公里,就有“专家”吹上天。
但现实很残酷:这枚导弹用的还是苏联70年代的液体燃料技术,发射前得花半小时加油,精度误差能偏出1.5公里——想炸白宫结果轰了林肯纪念堂!
朝鲜导弹的厉害全靠嗓门大。2025年1月试射的“火星-19”洲际导弹,宣称射程1.4万公里,能覆盖美国全境。但这数据是“高抛弹道”打出来的,就像把石头往天上扔,飞得高但砸不远。实际作战中,这枚导弹的射程可能只有1万公里,勉强够到美国西海岸。
而且它用的还是液体燃料,发射车得像消防车一样现场加注燃料,战时会给对手留出充足的反应时间。
这款洲际导弹与中美俄的水平比,到底怎么样呢?
美国“民兵III”:虽然是1970年的老古董,但能携带3枚核弹头,误差不超过120米,配合全球反导系统,拦截率高达70%。
俄罗斯“萨尔马特”:200吨的庞然大物,射程1.8万公里,能装15枚核弹头,一枚就能抹平整个纽约。
中国“东风-41”:25马赫的速度,1.4万公里射程,10枚分导式弹头能绕过反导系统,误差小于100米,江湖人称“东风快递”。
朝鲜最先进的“火星-19”,在这三位面前就是小朋友。而且它的导弹部队连像样的反导系统都没有,去年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还没追上美国70年代的潘兴-II导弹。
朝鲜导弹的“跨越式发展”全靠逆向工程和“外部援助”。从苏联解体后挖乌克兰工程师,到偷学中国“长征”火箭技术,朝鲜的导弹工业就像个缝缝补补的破棉袄。
也因此,有很多致命缺陷。
精准度方面,朝鲜宣称用星光导航把误差缩小到150米,但西方专家根本不信。2017年“火星-15”试射时,弹头落点偏离目标1.5公里,这要是实战,核武器都能炸到自己人。
材料也不过关。朝鲜导弹的耐高温壳体用的是铝镁合金,再入大气层时速度只能达到15马赫,而中国的“无侦-8”侦察机都能在3万米高空给导弹当导航员。
朝鲜导弹的发动机寿命只有几十小时,每次发射都得换零件。反观中国的东风-41,固体燃料能保存20年,随时待命发射。
中国导弹技术早就是“独孤求败”的境界了。东风-41导弹不仅能携带10枚核弹头,弹道轨迹非常难以拦截,反导系统根本抓不住。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实现“海陆空天四位一体”:
巨浪-3潜射导弹:藏在深海当“幽灵快递”,从水下发射直接轰美国西海岸。
轰-6N轰炸机:带着空射弹道导弹巡游太平洋,随时能给敌人“当头一棒”。
北斗卫星:厘米级导航精度,相当于给导弹装了高清电子眼,指哪打哪。
对比之下,朝鲜的导弹部队连“三位一体”都凑不齐。它的潜射导弹还在试验阶段,战略轰炸机更是想都别想,唯一的“火星-17”导弹,还得靠11轴发射车在山区公路上缓慢移动。
朝鲜疯狂发展导弹,本质是穷则生变。面对美国的制裁和韩国的军事压力,朝鲜只能用导弹当保命符。2025年1月试射高超音速导弹时,金正恩亲自坐镇指挥,就是想告诉美国:别逼我,我真有核武器!
但以核促谈的效果越来越差。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了44枚拦截弹,韩国的萨德系统更是直接怼到朝鲜家门口。朝鲜导弹的威慑力越来越弱。
中国虽然不支持朝鲜试射导弹,多次强调要通过谈话解决问题,但也知道他们不会听劝,而且朝鲜的导弹技术对中国构不成威胁,反而能牵制美国的注意力。
中国导弹技术早已实现“降维打击”(如分导式弹头、高超音速滑翔技术),突破反导的能力本就碾压朝鲜。此时美国在亚太部署的反导系统越多,相当于给中国导弹部队提供了一个“天然靶场”——美军被迫在朝鲜这个“低难度目标”上消耗资源,反而让中国在关键方向(如台海、南海)的导弹突防压力更小。
所以,后续朝鲜还会继续试射导弹。这会消耗他们的经济,不会让他们强大而把东亚搅得一团糟,而试射的结果对战力也并不会有什么有效的提升,又能牵制美韩。
#美国##朝鲜##导弹#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