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包金善伯洞是什么?

寿山石小菜 1周前 (03-25) 阅读数 3 #推荐

寿山石中的银包金善伯洞石是寿山石家族中极具特色的品种,其独特的“银皮金心”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收藏界的宠儿,它呈卵状或夹于围岩中,外层包裹白色或浅色皮层(如白砂、糕皮),内部为鲜黄或金黄色肉质,界限分明,形似“银包金”的蛋黄结构,这种双色分层现象是因外层受土壤长期浸泡、侵蚀形成白皮,而内层则保留原始黄色矿物,可能经历了多阶段地质变化,如先受黄色土壤浸染,后滚入砂砾层进一步磨蚀,最终形成独特的内外色差。

它质地细腻润洁,半透明至微透明,部分含金砂点或粉白色“花生糕”状纹理,灯光下可见星点金砂闪烁,质感接近田黄石,块度较小,多为零星产出,产量极稀少。

善伯洞石得名于清代石农“善伯”,相传其早年品行不端,后悔过自新,采石时因洞塌身亡,乡人感念其善行,将矿洞命名为“善伯洞”,所产石料亦以“善伯”为名,银包金善伯的“白皮金心”被赋予道德隐喻:外白如玉,象征纯洁,内金如沙,代表坚韧与内敛。

银包金善伯因内外色差显著,常采用薄意雕或浅浮雕,将外层白皮雕刻为衣纹、云雾等装饰,内层黄肉表现人物或景物主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它含金砂在灯光下可见星点闪烁,内部常有粉白色“花生糕”状纹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寿山石小菜

寿山石小菜

多年的寿山石爱好者,平时会写一些寿山石相关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