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健身房,他们靠什么练就好身材?
就古代那种生存环境,好身材有,但我觉得身体耐造的更多。
古代大部分人都是种田的,劳作才能吃上饭。每日的劳作有深蹲,插秧日均弯腰3000次(相当于现代人做500组自重深蹲)。硬拉,挑担运粮(明清农民平均负重60-90斤,日行15公里)。核心训练,石磨碾谷需持续腰腹发力(每小时消耗400大卡)。这些都是日常要生存下去的东西,与在健身房里的锻炼是两种状态。
让我们把视角转到与农耕文明接触较深的文明身上,游牧文明,游牧牧民在套马杆投掷时,训练肩背肌群(蒙古那达慕纪录:掷出180米)。因长时间奔波,草原迁徙日均骑马6-8小时,耐力较好 (心率维持120-140次/分钟)。
日常生活如此,军事就更是艰苦了。
军队特色训练现代对应罗马军团负20kg行囊日行30公里负重徒步+代谢适应训练唐陌刀队挥4米长刀300次/日功能性力量+旋转爆发力英格兰长弓手开180磅战弓200次背部肌群超负荷训练斯巴达儿童从7岁起裸身雪地行军(冷暴露激活棕色脂肪),与现代运动员低温恢复疗法原理相同。
就军队训练,不死坚持下来,那练不出好身体,都是老天不公。
日常与军队聊天了,就说说民间武学了。
少林七十二艺中的铁牛耕地(倒立撑)强化三角肌前束+竖脊肌(现代体操基础动作),流星桩(快速击打移动目标)提升动态视力与神经募集速度,梅花桩:三维平衡训练激活深层肌群(比波速球训练复杂3倍)。这些与现代对比,就知道什么是刻苦训练了。
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动态拉伸腘绳肌+激活臀中肌(完美解决现代人久坐腰痛),「云手」肩胛骨六个方向活动度训练(康复医学中的肩周炎疗法原型)。
这些训练,不出人命,长久训练,都是可以的,但现代人,尤其是大部分年轻人,没时间,没精力也没钱,所以就这样了。
养生功法也是古代的特色吧。
五禽戏中的几个招式。虎扑发展爆发力(对标现代药球砸击), 鹿抵旋转力量训练(类似高尔夫球手抗旋练习),熊晃功能性步态纠正(改善现代人髋关节灵活性)。
易筋经的招式,韦陀献杵,激活前深筋膜链(改善圆肩驼背)。倒拽九牛尾,螺旋链张力训练(提升运动表现)。
其他的诸如文化舞蹈等等,就不说了。
大伙看完,就知道为什么吧。现代没时间,也没空间,让你去锻炼,如果从事的是体力行业,比如工地,现代工地高油高脂,夜班赶工屡见不鲜,正常的休息都没有,健康好看的身材身体更是奢望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