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已暂停中国行,长沙收官失败,芒果台评论区已沦陷
2025年4月7日,长沙文和友的霓虹灯牌下,一场国际直播正被推向高潮。
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刚结束与粉丝的火锅局,准备拍摄长沙夜景。
此时,一位穿花棉袄的大叔端着卤鹅挤进镜头,而另一侧,文和友创始人翁东华突然举起喇叭高喊:“让我介绍一下!不然明天找你!”他强行推开大叔,搂住甲亢哥的肩膀。
全球直播画面里,保镖叼着奶茶看戏,路人举着手机哄笑,甲亢哥满脸茫然——这场本该展现“中国热情”的文旅宣传,硬生生演成了荒诞剧。
这一幕,成了“甲亢哥中国行”热度最高的一场意外。
这位以夸张表情和“无剧本”直播走红的00后美国网红,从上海到长沙的15天里,本以“真实中国”掀起海外10亿播放量的狂欢,却因本土品牌的“强蹭操作”意外翻车。
而那位被推搡的卤鹅大叔,反而成了这场闹剧中最动人的角色。
甲亢哥(IShowSpeed)是谁?外网3700万粉丝的“抽象之王”,直播风格以咆哮、摔键盘、表情扭曲著称。
他的中国行原本被预测为“猎奇闹剧”,却意外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教科书案例。
在上海外滩,他被路人疯狂“调戏”;在重庆街头,他被男粉强吻;在少林寺,他被武僧“按在地上摩擦”;甚至在高铁站,他举着手机惊呼:“5G直播居然不卡?!”
这些未经剪辑的片段,让海外网友第一次看到会变脸、能针灸、用扫码支付的“非滤镜中国”。
数据显示,甲亢哥的直播带动海外“中国旅游”搜索量激增300%,连C罗都留言称赞“Amazing trip”。外交部发言人更点名表扬:“真实的力量打破了十年偏见。”
当甲亢哥团队抵达成都时,谁也没想到,一个穿花棉袄、操川普口音的重庆大叔会改变剧情走向。
49岁的林江,网名“荣昌卤鹅哥”,带着借来的路费、一箱卤鹅和烤乳猪,开启了五城追星之旅。
前三次投喂被拒,网友骂他“不要脸”;第四次在香港,甲亢哥终于接过卤鹅,对着镜头大喊:“This uncle is everywhere!”(这个大叔无处不在!)。
到长沙时,林江甚至被邀请加入直播团队。网友戏称:“别人追星费钱,他追星直接混成编制。”
林江的疯狂并非为自己。荣昌卤鹅因他的坚持,线上销量暴涨1000%,白鹅屠宰量激增300%。
当地政府授予他“首席推介官”称号,奖励10万元。这个七次创业失败的“草根大叔”,用最笨的方法证明了:真诚才是顶级流量。
然而,4月7日的长沙直播,本应是甲亢哥中国行的完美收官,文和友作为“长沙地标”,却把合作搞成了灾难现场。
创始人翁东华挤开卤鹅哥抢C位,用喇叭干扰直播,甚至威胁道:“你起来这事就算了,不然我明天飞去重庆找你。”
面对舆论批评,品牌方冷处理称“不需要回应”。网友辣评:“卤鹅哥喂的是卤鹅,文和友喂的是苍蝇。”
更有人翻出文和友近年关店潮,直言:“强蹭流量的老板,比过期小龙虾更败口碑。”
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企业素质,更是文旅宣传的深层矛盾:要“精致剧本”还是“市井真实”?要“流量至上”还是“口碑长线”?
卤鹅哥的自费追星带火了家乡,获得了政府嘉奖;而文和友的强蹭流量却导致全网群嘲,品牌形象崩塌。
这种对比,恰恰印证了外交部的那句“剪不断、隔不开的民意基础”。
数据显示,Z世代已占入境游客的30%,年轻人更愿相信直播里的街边小摊,而非旅游宣传片里的摆拍。
甲亢哥与卤鹅哥的“非官方组合”,给文旅行业上了一课:放弃“高大上”滤镜,少林寺的武术、街头的扫码支付、被辣哭的网红,这些“不完美”反而最具说服力。
警惕“赚快钱”心态,强蹭流量只会反噬品牌;拥抱“草根力量”,普通人也能成为文化输出的主力军。
4月12日,甲亢哥离开中国前最后一条视频里,卤鹅哥红着眼眶塞给他一包火锅底料。
评论区置顶留言来自一位美国母亲:“谢谢你让我的孩子看到,中国人不像新闻里那么严肃。”
而文和友的霓虹灯牌下,仍有游客模仿翁东华举喇叭的动作拍照,配文:“避雷!这里老板会威胁人。”
这场国际直播的两面,像极了这个时代的隐喻:有人用真诚打破偏见,有人用算计沦为笑柄。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最好的文旅宣传,不在LED大屏上,而在街头递给老外的一鹅里。”
甲亢哥的直播镜头,记录了一场未经修饰的文化碰撞。
当卤鹅哥的执著遇上文和友的算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流量争夺战,更是一个国家该如何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
下次若有外国网红来访,或许该把话筒递给街边递卤鹅的大叔——毕竟,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