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寺庙大师因身份不明被查,亮出身份后,众人不禁为之惊愕

非凡的黑索白 2周前 (04-11) 阅读数 4 #军事

【前言:】

1966年那会儿,福建永泰同安乡的西安村里,闇亭寺迎来了几位调查的人。他们跟方丈说,要找寺里的一个和尚,名字叫磬扬。据说有人举报这和尚,说他来历不清楚,身份也搞不明白,所以他们特地过来查查看。方丈啊,麻烦您把磬扬和尚给叫出来吧。

磬扬走出寺庙,手里攥着一封能证实他身份的文件。检查的人一看,惊讶得不得了,原来他是一位多年前就已经牺牲的革命英雄。

僧人磬扬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会选择在这里过隐居生活呢?

【“我只能杀出一条血路,为家人报仇”】

1997年的时候,有个记者专门跑到福州市永泰县和尤溪县交界的地界,去了一个叫闇亭寺的地方。他打听到,那寺庙里有个大师,以前是个打仗很厉害的人物,后来不知咋的就消失了,还被认定成了烈士。可谁也没想到,到了1966年大家才知道真相,原来这位战斗英雄压根没死,他只是悄悄改了名换了姓,跑到寺庙里当了和尚。

记者搭了群众的顺风车,一路颠簸到了闇亭寺的大门口。一靠近这寺庙,心里头就涌上了一股子清静和庄严的感觉。来这地方的人,都是为了找心里的那份安宁,解决各自心里的烦心事。闇亭寺坐落在群山的怀抱里,一到早上,整个寺庙就被白茫茫的雾气给包围了。不管你心里有多乱,看到这景色,啥烦恼都得忘掉。

那座寺庙特别静,一点吵嚷声都没有,进去的游客都老老实实地在那许愿。有个记者跟一位和尚说了自己的来由,和尚就领着他去了个禅房。

和尚对他说:“先生,这位正是您要找的磬扬大师。”记者应了一声,和尚双手一合,悄悄地离开了房间。磬扬大师没睁开眼,还是闭着眼在念经,手里拿着佛珠,一颗颗地拨动着。

碰到这个场面,记者挺懂事儿地没吭声,反倒开始仔细瞧这位一直特佩服的大师。大师瞅着得有60多岁,脸上爬满了皱纹,一想到大师是位革命老前辈,记者心里头不由自主地就尊敬上了。

没过多久,大师放下了手中的活儿,缓缓睁开了双眼。记者一看,知道大师已经念完经书了,赶紧凑上前去打招呼。大师指了指旁边的屋子说:“刚才招待不周,希望你别介意。咱们到里面聊吧。”

坐到大师面前,我跟他讲了此行的目的。大师一听我俩是老乡,立马就乐了,看起来特别亲切,还顺手给我斟了杯香甜的茶。然后,他拿起纸笔,唰唰写了几个字:“记得毛主席说过,杨道明这人,做事靠谱。”

大师聊起了他这一辈子的经历,没啥战场杀敌、建功立业的得意事儿,满脸写的都是哀伤。

1909年那会儿,杨道明在江西兴国县呱呱坠地,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打小起,他爹和两个兄长就投身革命了,留下他和娘相依为命。可能是因为家里男丁都上了前线,娘对他看得特别紧,管教得十分严格,生怕他也跟着去闹革命。

21岁那年,隔壁村子要搞场挺带劲的演讲,我妈一听说就急了,生怕我心一热也去当兵,直接把我锁屋里头了。但杨道明这人啊,天生就有股子要守护家园的劲儿,怎么可能老实待着。我早就备好了铁丝,趁我妈不注意,咔嚓一下就把锁给撬了,等她不在家,我就悄悄溜之大吉了。

他爬山涉水好不容易到了隔壁村子,一眼望见毛泽东正在台上讲得热火朝天。毛泽东的话让台下的乡亲们情绪高涨,一个个挽起袖子,好像马上就要跟对手干上一仗,杨道明也被讲得心潮澎湃,他不停地举手呐喊,没多久就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

演讲完事儿后,杨道明就直接进了共青团,还当上了乡里的管钱的人,任务就是给红军找东西。他满心欢喜地加入了革命队伍,但还没怎么使劲儿干呢,就碰上了一场大难,这事儿成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阴影。

就在杨道明加入共青团的那年年底,国民党开始对中央苏区动手,搞了个反革命的大行动,叫“围剿”。他们还拉上兴国县的地主,一家一家地搜。就因为杨道明参加了共青团,那些坏蛋居然把他妈给打死了,他爸被逼得投了江,大哥也遭了殃,二哥没办法,只能跑到山上去当和尚,这才没被抓住。

一个五口之家在一夜之间被全部杀害,这事儿让杨道明心里头又悲又怒。他自责自己没能守护好家人,对那些禽兽不如的凶手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把这一肚子的火都转化成了动力,下定决心要为亲人讨回公道。

讲到这里,磬扬大师眼眶湿润了,他双手紧握成拳,脸上既有悲痛,又透出一种不屈的坚决。磬扬大师开口道:“家人惨遭不幸,我只能豁出去,拼出一条活路,为他们讨回公道。”

把家里的亲人一个个都安顿好之后,杨道明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好多。没了家人的他,也没啥可惦记的了,于是更加一门心思地扎进革命里。死亡他不怕,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敌人太嚣张。

【“爱国、爱民、忠于党”】

杨道明独自一人找到了乡苏的负责人蓝瑞洪,打算把之前收上来的粮食全给送出去。蓝瑞洪和杨道明,还有另外三个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硬是把五辆手推车的粮食给推到了红军打仗的地方。

没想到,半路上撞上了一队敌军,杨道明心里清楚,硬碰硬肯定不行,于是他扯着嗓子喊,让大伙赶紧四处逃散。但敌军人数实在太多了,乱窜中,有两个战士不幸中弹身亡,杨道明倒是侥幸逃脱了。

1931年,中央苏区成功打退了第二次“围剿”后,毛泽东在兴国县巧遇了杨道明。他俩一见就合得来,聊得很投机。毛泽东关切地询问起他这两年来的情况,杨道明满脸哀伤地说:“唉,我家里人都被敌人给害了,二哥到现在还不知道是死是活。”

毛泽东得知杨道明的过往遭遇,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他拍了拍杨道明的肩膀,宽慰道:“干革命嘛,总得有人付出,但放心,胜利的那天迟早会来的。”

这一年,杨道明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旗的见证下,他郑重地举起了右手,许下了庄严的誓言。从那一刻起,他的肩上扛起了新的使命,那就是热爱国家、关心百姓、忠诚于党!

入党之后,杨道明就开始在荷西乡苏维埃政府挑大梁,当上了主席。后来,他又更上一层楼,成了兴国县苏维埃政府的一把手。转眼一年过去,他又被提拔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内务部的事儿。不管走到哪儿,杨道明都是个实干家,吃苦耐劳,本本分分。没多久,他就给苏区干出了“顶尖儿”的成绩,这事儿连毛泽东都夸他做得好。

1934年的时候,杨道明被安排到了新成立的闽赣省,去做了省苏维埃政府的一把手。但就在那会儿,党中央已经打算离开苏区,准备进行大的战略调整。

出发前,毛主席和杨道明见了最后一面。他搭着杨道明的肩说道:“这回党中央要转移,是为了让革命火种延续。咱们成立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就是为了更方便地搞游击战。”

这次一别,下次相见不知何时,你得好好照顾自己,一定要守好苏区。杨道明向毛泽东郑重承诺:“您别牵挂!我肯定会把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央的队伍突破包围后,苏区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敌人跟当地的地主狼狈为奸,不停地向苏区发起冲击。他们不管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比苏区要强得多。经过几场硬仗,苏区渐渐顶不住了。

杨道明跟几个苏区的工作人员,带着好几百苏区的人跟敌人周旋。自打第五次反“围剿”吃了败仗,队伍里士气低落,装备又差,弄得大家心里都挺慌。杨道明也是没办法,一想到跟毛泽东许下的诺言,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别提多重了。

杨道明在中央部队走后,就跟中央断了线。可就在这时,中央的电报竟然来了,说以后没法再跟他们联系了,苏区所有的队伍都得打游击,跟敌人兜圈子。希望苏区的各个部队能拧成一股绳,争取早点打胜仗,大家再聚到一块儿。

杨道明对整个闽赣省苏区的命运负有重任,他不断提醒自己,绝不能轻易放弃。归化和清流接连失守,他只能领着队伍四处游击,白天隐蔽,晚上行动,硬着头皮和敌人斗智斗勇。因为没了根据地,他们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经常和敌人的部队正面碰撞,伤亡特别大。

三百多号人从一座山头挪到了另一座,刚大胆闯进了德化和永泰交界处的藏云山地带,爬上了紫山顶,结果又撞上了另一拨对手,被当地的保安团给紧紧围住了。

但这不是最惨的,更吓人的是,军队里头有人开始心不稳了。

某天夜里,保安队头头悄悄爬上了紫山,跟闽赣军区的头儿宋清泉他们秘密碰了头。到了第二天,宋清泉琢磨着趁大家没留意,把保安队的人悄悄送下山,结果这事儿被杨道明给撞见了。杨道明直接问宋清泉:“你这是不是想跟党唱反调啊?”

宋清泉心里发慌,生怕事情败露被军法审判,就赶紧辩解:“哪有的事,我就是随便敷衍了他们几句。”但这样的借口,杨道明哪会轻易买账。不过,他也不愿意失去这位得力干将,于是去找省委书记钟循仁商量对策。他们打算把干部们都聚一块儿,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会议期间,宋清泉他们特别主动,一个劲儿地喊着让大家拧成一股绳。看到这场面,杨道明心里的疑虑也打消了。但他还是觉得部队得赶紧挪窝,毕竟保安队已经来探过路了,这儿肯定不能久留。

散会后,宋清泉他们却磨磨蹭蹭,不肯挪窝,杨道明怎么催都没用。没办法,杨道明只好自己跑过去看,一到那儿,傻眼了,整个山头连个人影都没了,宋清泉他们也不晓得跑哪儿去了。杨道明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大事不妙,赶紧掉头带着剩下的人马,飞快地撤走。

走到半道,迎面撞上了保安队的拦截,杨道明领着士兵们跟敌人拼上了命,整个山腰间都被血给浸透了。杨道明眼睁睁瞅着自己的兄弟一个接一个倒在自己身旁,心里头防线一点点垮掉。

激战过后,就七个人从敌人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其他战士都壮烈牺牲了。杨道明领头,带着受了伤的钟循仁,还有另外五个人,一块儿踏上了逃亡的路。

突围行动开始前,省军区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悄悄透露了一个突围点,可杨道明做梦也没想到,这整个事儿竟是个圈套。当他们走到山路一个拐弯的地方,钟循仁眼尖,发现树丛里藏着敌人,他连忙转身朝身后的战友们大喊:“快走,那边有敌人埋伏!”

士兵们撒腿就跑,这时,领他们到这儿的政治部主任猛然从衣服里抽出手枪,对着钟循仁砰砰开了好几枪。钟循仁倒在血地里,不知道是死是活。

一听到枪声响起,四周的敌人就像蜜蜂一样扑了过来。杨道明和其他战士立刻拿起枪,跟敌人干上了。他们边打边退,最后被逼到了山崖边上。二话不说,他们直接选择了往下跳,敌人一看这架势,也就不再开枪了。原来啊,杨道明他们跳到山崖下,躲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这才没被敌人发现,捡回了一条命。

天黑了以后,几个人偷偷摸摸地靠近钟循仁,伸手到他鼻子底下试了试,发现他还有气儿,子弹没打中关键地方,不过也让他没法动弹了。

逃出来的几个人一路往永泰那边跑,一路上都藏着掖着,生怕又碰上敌人。到了一个小村子,杨道明给钟循仁找了个医生,把身上的子弹给取了出来。这时候,有人开口说要散伙,杨道明一听,就低着头,啥也没说。

现在这情况,他们想重新拉起队伍来,那是绝对没门儿了,各自回老家兴许还能找到条活路。杨道明心里清楚,他自己已经是无家可归了,可其他人还有亲人有家族,回老家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个好主意。所以,杨道明就看着战友们一个个走了,他自己则留下来照看钟循仁。

这时候,钟循仁和他俩成了国民党最想抓的大人物。为了不让人注意到他们,杨道明把自己的外套给扒了,把帽子上的那颗红星给剪掉,然后悄悄缝到了衣服内衬,紧贴着胸口的地方。

【“革命烈士”就是磬扬大师】

部队解散以后,杨道明最上心的事儿就是照顾好钟循仁的伤势,可他心里老觉得缺点啥,整天都像丢了魂儿似的。钟循仁经常瞅见杨道明一个人闷坐在旁边,也不知道他在琢磨些啥。

钟循仁瞧着杨道明这样,心里直犯嘀咕,生怕他哪天就病倒了。他便开导杨道明说:“等我这伤痊愈了,咱俩一块儿再去找队伍。只要咱们人还在,就不愁找不到出路,肯定能和组织重新接上头。”杨道明听后,眼神总算是亮了些。

杨道明和钟循仁为了逃避敌人的追踪,改头换面成了谢长生和黄家法,装成流浪汉四处寻找组织的消息。某天,他俩走到了永泰西边的秋垄地界,瞅见那儿有座庙宇。由于饿得实在不行,他俩只能硬着头皮求庙里的和尚行行好,收留他们一阵。

和尚瞧他们衣服破旧,饿得皮包骨,心里头不落忍赶他们走,但又怕惹祸上身。于是,他拿了点吃的给他们,往西指了指说:“往这条路一直走,能看见一个叫闇亭寺的地儿,说不定能收留你们。”

他们俩按照和尚的提示去找,真的就找到了闇亭寺,没想到在这儿碰巧撞见了熟人。出来招呼他们的是闇亭寺的品香大师,这位大师是杨道明之前在瑞金学习时结识的朋友。

那时候,毛主席领着杨道明去见了一位品香方面的高手,这位高手不仅见解独到,而且口才也相当了得,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称赞。因此,杨道明对这位品香高手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品香高手一眼就瞅出了杨道明,当他知晓杨道明的经历后,双手一合,眼睛一闭,轻声念道:“善哉善哉。”品香高手这话一出,杨道明心里咯噔一下,他竟然直接说想剃头当和尚。钟循仁抬头望了望蓝天,转头跟品香高手讲:“我也想留在这。”

挑了个黄道吉日,寺庙里头经声不断,但氛围还是挺安详的。品香大师盘腿坐在蒲团上,嘴里念念有词。杨道明和钟循仁闭着眼,就感觉头顶上的剃刀嗖嗖地动。头发一落,他俩慢慢睁开了眼,听着品香大师吩咐:“进了佛门,心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就得放下。”接着,大师给他俩起了法号,杨道明成了磬扬,钟循仁则叫妙圆。

大家都没意识到,外边的人此刻正忙着找他们的下落。闽赣地区的杨道明不见了,这让还在苏区坚持斗争的项英和陈毅心里头都不好受。那会儿,队伍已经突围到信丰油山一带,特别想跟各方势力联系上,所以陈毅赶紧安排人手到处去打听消息。

一直没有谁带回杨道明的任何消息,直到陈毅最终拦截到国民党的一封电报,这才得知杨道明已经遭遇不幸。根据这条关键信息,陈毅心里基本已经确定,杨道明同志已经牺牲了。

另外有个能证实杨道明牺牲情况的人,就是那个朝钟循仁开枪的政治部头头。他啊,没直接进国民党,而是悄悄留在湖南的一个单位里做事。不过呢,坏事做多了总会露馅,1951年的时候,他的恶行被人给捅出来了。审讯的时候,他自个儿交代说:

那时候,我跟他们说山路的弯处有条出路,就把他们带到了那边,然后动手干掉了钟循仁。接着,我们又抓了二十多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姓杨的苏维埃头头,其他的都给毙了。

这些话让在场的人都相信杨道明已经不在了,于是兴国县决定追认杨道明和钟循仁为英雄烈士,并将他们的姓名镌刻在了“兴国县革命先烈纪念碑”之上。

打那以后,杨道明和钟循仁就以磬扬和妙圆这两个法号,在庙里一年一年地待了下来。他俩在庙里清修,心里还是琢磨着怎么跟组织重新搭上线。到了1943年,庙里头来了俩小伙子,是绕云山和郭伦沂,他俩其实是地下党。那时候,杨道明瞅着他们就觉得像是共产党的人,可又怕认错了,正犹豫着呢,这俩年轻人就已经离开了,这事儿最后也就没了下文。

磬扬大师在寺庙里过了好多好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和寺庙分不开了,就不再琢磨着去找以前的组织了。他和妙圆大师一起,天天念经、研究佛法,让心里头变得安安静静的。

他琢磨着要躲进山里,再也不管外面的那些事儿了。但没想到,他的底细还是让人给翻腾出来了。到了1966年,有人跑到官府那儿,说闇亭寺的和尚磬扬大师来历不明,得查一查。磬扬大师一听这消息,心里头也是七上八下的,琢磨着该怎么证实自己是清白的。

磬扬大师心急如焚,想着赶紧给老家寄信,想让政府给他个身份认证。没想到这封信歪打正着,送到了兴国县人事局。巧的是,他当年出家的二哥早就还了俗,正好就在人事局上班。二哥一看信,二话不说就给磬扬大师写了封证明信,证实了他的身份。

检查人员找上门来,跟磬扬大师聊事情的时候,大师就把那封信交给了他们。这一交,大家才知道,原来大家都以为牺牲好多年的那位革命英雄,其实压根儿就没牺牲。

这消息真让人吃惊不小,当地政府赶紧请磬扬大师出山,但他连连摆手拒绝了。磬扬大师感慨地说:“以前我投身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国家昌盛,百姓安乐,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直等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宗教方面的政策有了着落,磬扬大师这才愿意出山,担当起传播佛教的责任。

他讲道:“我不好意思回想以前,也压根儿没想过要怎么去弥补过去,我就盼着这辈子还能有机会为老百姓出点力。”

1999年的时候,90岁高龄的磬扬大师离世了。为了纪念这位大师,大家就在夕阳塔上刻了首诗。诗里写着:风雨中的老亭子回响着过往的声音,天空中心月正圆;这塔碑见证了他的功德,世人都怀念着这位法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非凡的黑索白

非凡的黑索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