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一怒诛杀三万朝廷大臣?竟连女婿驸马爷都不放过!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究竟为了什么事,竟然一怒诛杀三万官员?又是什么原因,竟让他连女儿的生活都不顾,残忍处死女婿驸马爷?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就经历了贫穷和饥饿的痛苦。他的父母和兄长在旱灾和瘟疫中相继去世,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为了生存,他曾被迫出家为僧,后来参加了起义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从小的经历和价值观,让他深知贫困和不幸的滋味,因此他非常注重民生和公正。他从小就痛恨贪官污吏,因为他们利用职权和财富为自己谋取私利,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朱元璋认为,贪官污吏是导致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他采取了严厉的手段来打击腐败。
为了严惩和杜绝贪污现象,朱元璋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一、设立厂卫监察机构
朱元璋为了加大反腐力度,对明朝的监察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直接由皇帝掌管,后来发现这三个部门的监察效率逐渐下降,于是特别设立了锦衣卫负责监察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锦衣卫的反腐效果明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只是后来随着皇帝的更换,锦衣卫的监察职能越来越小,又逐步设立了东厂、西厂、大内行厂。
二、编写制定《大明律》和《大诰三篇》
朱元璋在《大明律》和《大诰三篇》中,对贪腐的惩罚制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了推广反腐行动,朱元璋还强制规定,每个人家中都必须有《大诰》等司法书籍,官府在执法时,如发现家中有《大诰》,则可罪降一等,但是如果家中没有,那就要罪加一等。同时,《大诰》是所有学子的必修课程,每年的科举考试,都会从这里出题。
三、严惩贪官污吏
朱元璋在处理贪官污吏方面可谓力度极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只要是贪污的,无论是主犯、从犯还是被牵连,都一概从严处理,谁的情面都不看,这其中包括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大将朱亮祖,女婿驸马督卫欧阳伦。
第二,朱元璋对贪官的处罚极其严重,凡是贪墨超过白银60两的,就一律是死刑。而在死刑中,大部分都是手段极其残忍的刑法,如凌迟、车裂、枭首等。
朱元璋还专门为此发明了一种刑法:剥皮揎草。他要求在每个衙门的旁边,都建一座庙宇,除了祭祀之外,还是一个专门用来剥人皮的地方,称作“皮场庙”。贪官被砍头后,还要剥下人皮,在里面填充干草,做成人皮草囊,立在衙门旁,用来警示官员。
四、鼓励民间举报
朱元璋还是个老百姓时,就对贪官充满了恶意,因此他十分相信善良淳朴的民众,他认为只要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举报贪官,那贪官将无处藏身。
朱元璋专门在午门外设立了“登闻鼓”,供举报的老百姓使用。甚至还安排一名御史,专门负责在那里等待,接待那些击鼓举报的人。朱元璋不仅鼓励民间举报贪官,甚至鼓励老百姓直接将贪官绑了送到他面前治罪。
朱元璋采取的以上四大措施,在反腐初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因此造成的杀戮也是巨大的,其中最著名的两件事就是“空印案”和“粮食贪污案”。
空印案
按照明朝的规定,地方需要先将收支报告上交户部审核才可报销,如果有偏差则会被驳回。这种制度的实行,本意是为了防止官员的贪污行为,保证政府财政的公平公正。然而,有的地方距离京城很远,上计吏为了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会事先准备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遇到驳回立即修改。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为官员的贪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发现了这种现象,认为其中有官员贪污舞弊的行为,决定严加惩治。最终,受牵连的一千三百多名官员全部受到处理,其中不乏许多清白者含冤而死。
就在空印案发生三年后,户部侍郎郭桓与其他官员勾结私吞倒卖官粮,被人举报。朱元璋亲自主持此案的调查审理,坚持一挖到底,结果涉及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六部所有官员几乎都身陷其中。
最终此案牵连的人太多,怎么处理成为了难题。朱元璋思考再三,为了表明誓死反腐的态度,依旧下令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至地方官员,凡是有牵连的,全部处死,总数达到了三万余人,整个朝廷几乎搂干净了。
结语:
朱元璋的“重典治国”,大力反腐,在明朝初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古文记载“一时世风丕变,无不洁己爱民”。他倾尽一生,都在为心目中那个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但腐败与封建制度与生俱来,朱元璋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遏制住腐败。
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我们将持续为您分享精彩有趣的史上那些事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