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市场的开辟,成为冲抵美国关税冲击的屏障,这就是国运
据参考消息援引塔斯社4月12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向中国输送多少石油。
这不是石油问题,而是底气问题。
根据最新数据及分析,中俄贸易的深化确实显著降低了中国对美贸易的依存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俄本币结算推动“去美元化”
在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的背景下,中俄加速推进本币结算。2023年俄罗斯对华出口能源和粮食中,超过90%的交易以人民币或卢布结算,减少了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此举不仅降低汇率波动风险,还削弱了美国通过SWIFT系统施压的能力。
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使用比例持续上升,2023年俄罗斯人民币结算占比达34%,成为其第二大国际结算货币,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币的全球地位。
能源与粮食合作替代对美依赖
俄罗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23年进口量达1.07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替代了部分美国及中东份额。
同时,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逐年增加,缓解了我国对LNG进口(曾依赖美国)的需求压力。
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美国对华农产品加征关税后,中国转向俄罗斯进口小麦、大豆等。2023年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增长46.9%,其中小麦出口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2%,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依赖(美国大豆份额从30%降至20%)。
西方制裁下市场空缺的填补
因西方制裁,俄罗斯被迫向中国开放能源、机械、汽车等领域市场。2023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增长120%,填补了欧美品牌退出的空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6%,包括电动汽车、光伏设备等高附加值商品。
俄罗斯在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的进口需求转向中国。2024年1-5月,中国对俄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增长35%,部分替代了原本依赖的欧美供应商。
远东开发与区域经济整合
中俄在远东地区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涉及能源开发、物流基建等领域。例如,黑龙江大桥和“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的启用,提升了双边货物运输效率,2023年经此通道的贸易量增长28%。
北极航道潜力巨大。俄罗斯北极航道开发与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对接,2024年夏季试航中,中国货船经此航线运输周期缩短40%,降低了对传统马六甲海峡航线的依赖。
2023年中俄贸易额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2024年突破3000亿美元,可部分替代对美贸易缩减规模。
有了俄罗斯的巨大市场,2023年中美贸易额6644.5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美国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降至11.2%(2001年为15.8%)。
一场俄乌冲突,全方位打开了俄罗斯市场,中俄贸易通过能源替代、本币结算、市场互补及区域开发,显著降低了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
这就是中国的国运,挡都挡不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