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归顺刘备后,为何郁郁不得志?三大致命原因揭开真相!
三国乱世中,马超是公认的“西凉战神”。
他曾率十万关中联军与曹操血战渭南,也曾振臂一呼,让氐族七部万余人瞬间倒戈。
然而,这位勇冠三军的猛将归顺刘备后,虽位居高位,却始终未被委以重任,最后郁郁而终。
马超临终前写给刘备的信中,字字悲凉: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家族凋零、壮志难酬,马超的悲剧背后,实则是刘备的刻意压制。
为何刘备宁可背负“冷落功臣”之名,也要雪藏马超?三大致命原因,道尽权谋与人性!
马超的军事才能,堪称三国顶流。
单挑曹操,名震天下:渭南之战中,马超率西凉铁骑杀得曹操差点自闭,若非许褚拼死护主,曹操早已命丧渡河口。此战虽败,却让天下人见识了马超的悍勇。
一呼百应,威慑西凉: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派马超、张飞攻打下辩时,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直接响应马超,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要地。这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放眼三国也寥寥无几。
然而,能力太强恰恰成了马超的“原罪”。
刘备入主益州后,马超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实际管辖的却是荆州南郡的临沮小城。在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关键战役中,马超始终被排除在核心战场之外。
刘备需要马超的威名震慑西凉,却绝不敢让他手握重兵。
前科累累:背叛与猜忌的恶性循环马超的“黑历史”,让刘备始终心存芥蒂。
两次叛主,名声受损:早年马超为抗曹操,不惜抛下父亲马腾,导致全家被诛;后又背叛张鲁投靠刘备。这种“反复无常”的形象,让刘备不得不防。
彭羕事件,触碰逆鳞:据《三国志》记载,江阳太守彭羕曾私下对马超抱怨:“老革荒悖,可复道邪!”(指刘备老迈昏庸)。马超虽举报了彭羕,但刘备得知后仍心惊不已——若马超真有异心,西凉旧部岂非一呼百应?
信任一旦崩塌,便再难重建。 马超归蜀后“常怀危惧”,刘备则始终将他置于严密监控之下。这对君臣的关系,早已注定是互相利用的权谋博弈。
威望太大:西凉势力的隐形威胁马超的真正价值,在于他背后的西凉势力。
名门之后,盘根错节: 马家世代镇守西凉,与羌、氐等少数民族关系极深。即便马超家族被曹操屠戮殆尽,其影响力仍如野火燎原。
刘备的“工具人”策略:刘备给马超高官厚禄,却始终不交兵权,正是为了借其威望稳定边疆,同时防止他拥兵自重。马超越强,刘备越怕他依样画葫芦,重新复刻之前的做法。
马超临终前将族弟马岱和余下家人托付给刘备,这既是家族血脉的延续之请,更是对自己一生未能施展抱负的悲鸣。
结语马超的悲剧,是乱世英雄的缩影,从加入刘备集团那一刻起,就决定了。
他的身世、能力与经历,让汉中王刘备不得不防。
毕竟,刘备和马超非亲非故,面对一个振臂一呼,就有几万西凉士兵为之响应的猛将。他还曾弃父起兵,又背叛旧主,个人能力又极强。
这样的人,让他统兵在外,试想,哪位君王心里不瘆得慌?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你看来,马超归顺刘备后,为何不被重用?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