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宣布扩招4类专业!理工科考生要留意,别错过这波“红利”!

大学说 1周前 (03-21) 阅读数 169 #教育

2025高考已经倒计时,一说到后续志愿填报,就像在茫茫大海上“选航线”。

家长们绞尽脑汁,考生们左右为难,到底该选“热门”还是“冷门”?

选热门?担心人满为患,毕业就失业;

选冷门?又怕市场不认账,辛辛苦苦读四年,结果专业对口的岗位寥寥无几。

这种背景下,专业选择化身为一场“豪赌”。

有人押注“计算机”,觉得AI大爆发是未来,有人冒险选“小语种”,幻想着出国淘金……

但事实上,这种凭感觉拍板的做法,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国家早已给出明确指引。

近日,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出:

将扩大四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释放出未来就业市场的巨大信号,那这四类专业分别是什么?

理学类

作为前沿科技的“奠基石”,本次扩招共有两个专业,即:空间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先说前者,这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学科,涉及航天器设计、卫星遥感、空间探测等方向。

尤其在商业航天竞赛等推动下,全球对航天人才的需求激增,身处神州大地同样不例外。

据了解,国家2024年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空间科学领域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至于具体院校有很多,主要还是以成绩为准,比如北航、南航、哈工大、国科大等等。

再说后者,什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即数学+计算机的复合型专业,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密码”。

专业学习者在毕业后,将会投身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整体上看薪资还是比较高。

包括当下互联网巨头,正在抢夺这一领域人才,月薪3万+的算法工程师、科学家已屡见不鲜。

推荐院校亦有很多,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落脚仍为分数。

工学类

身处新时代之下,各个行业都在发展,但有两个大前提是智能、绿色。

看到这,有人似乎能猜出专业名字,没错,正是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自2023年以来,AI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新引擎,例如爆火的大模型提问、视频生成模型等等。

据了解,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美元,人才需求年增长率超25%。

生活中更是离不开,比如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百万年薪已成常态。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做到环保也很关键,尤其是“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

比如,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光伏、风能、氢能等领域,相关人才均供不应求。

据我了解,新能源工程师、储能技术专家的年薪已高达50万以上,但前提是专业能力足够出色。

农学类

乍一看,很多人觉得冷门,实际上,农业现代化正在崛起。

这主要包括两个专业,名字分别为智慧林业、生物育种技术,最大限度让传统学科焕发新生机。

以智慧林业为例,专业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实现了精准管理和智能决策。

我相信在未来,无人农场、智能温室将成为常态,智慧林业专业人才将迎来广阔就业空间。

院校推荐方面,我更倾向于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

另外就是生物育种技术,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科技,涉及种质改良、分子育种等方向。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推进,生物育种工程师已成为“香饽饽”,毕业年薪可达30万以上。

其实,在生活中不少见到此类家长,但我真的想纠正一个看法:

农学类专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学科,未来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医学类

提到这个大类,我脑子里直接浮现的就是“刚需”。

随着疾病防控、慢病管理等陆续加强,医学人才将成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过程中,人才不可或缺,进而扩招了两个专业,即预防医学、生物医学数据科学。

前者无需多言,很多疾病本身不在治疗,而是在于预防,但如何专业预防才是重中之重。

后者是新兴专业,涉及医学影像数据分析、基因组学、医疗AI应用等领域。

尤其是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的兴起,该专业将成为医学领域的“香饽饽”。

目前据我了解,AI制药市场规模年增30%,复合型人才起薪40万以上,谁又能不为之心动呢?

看到这,各位内心也有了杆秤儿,但千万别木当回事儿,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宣布落地。

比如清北等“双一流”高校,2025年扩招150-500人,重点倾斜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再比如云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强化“理工农医”学科布局,新增双学位项目促进跨界融合。

不过话说回来,扩招不是跟风的理由,却是看清趋势的窗口。

当考生纠结于“兴趣与面包”时,国家已经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各位在填报志愿时不妨重点关注!

红利非何时都有,机遇将稍纵即逝,那你准备好了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学说

大学说

专注于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