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太阳也是月亮”——西部计划志愿者照亮帕米尔高原孩子的心

中工网 12小时前 阅读数 0 #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3日电(记者郭燕、王菲、徐宏岩)帕米尔高原的四月,杨树新叶在风中翻出银白的波浪。谢依特小学的塑胶操场上,二十几个柯尔克孜族孩子正跟着节拍摇晃脑袋、忽闪着长长的睫毛,和支教教师王俊文一起唱着他们喜欢的歌。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王俊文(后排左三)带着学生一起唱歌。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歌是唱的不是吼的,注意好音准!”王俊文是一位来自江西的大男孩,二十出头,个子不高,在高年级的孩子中站着,如果不是身着红色的志愿者服装几乎看不出他是老师还是学生。

他搓着泛红、起皮的脸颊告诉记者,他来是通过西部计划来到谢依特小学的,如今就快一年了,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作为建校以来第一个专业音乐老师,王俊文非常自豪。“一年级的孩子基础打得牢!”王俊文说,“以后我还要教他们唱和声,组建合唱团。”对此,他信心满满,因为去年此时,学校的鼓和号还在库房蒙尘,而今组建不到一年的鼓号队已经可以在升旗仪式上演奏了。

4月23日,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王俊文(中)带着鼓号队学生排练。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操场上欢乐的歌声,并没有打扰在教室里学习的六年级学生,他们正全力以赴准备内初班的入学考试。

来自山西的支教教师高淑贤告诉我们:“孩子们很懂事,他们也渴望提高学习成绩。”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高淑贤(左一)在班里展示为学生们制作的“AI梦想职业照”。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数是牧民、护边员,常年在放牧转场、边境巡边,很少能照顾到家里。”高淑贤说,“所以孩子们很喜欢学校,周末也有孩子来学校学习。除了睡觉时间,我身边整天都围着学生,他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孩子们肯学、老师肯教,在这样的氛围下,成绩提高就指日可待了!”谢依特小学党支部书记金文斌介绍,学校已经摆脱了多年全市垫底的困境,班级优秀率从零升至50%、及格率达96%,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率已达100%。2025年初,学校综合排名已经跃居全市前十五名。从2023年开始,每年都有在全疆统一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入内初班的毕业生。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麦麦提伊敏·库迪热提(右一)带领学生放风筝。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

“为祖国奉献青春!这不是一句口号。”支教教师麦麦提伊敏·库迪热提说,虽然身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里,但是这里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也能让自己大显身手,所以总是充满干劲儿。

从小在新疆偏远山村长大的麦麦提伊敏·库迪热提,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求学过程中,他也遇到过前来支教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愿意跑到我们新疆这么远的地方来支教,我为什么不能去偏远农村、牧区去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呢!”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麦麦提伊敏·库迪热提(左一)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眺望群山环绕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08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61所学校建立了支教点,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前不久,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4月24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高淑贤(中)和学生们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记者问。

“是太阳!”

“是月亮!”

“为什么呢?”记者又问。

“温柔”“严厉”“温暖”……孩子们七嘴八舌。

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工网

中工网

由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