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失误放走一谋士,被曹操三代重用,后代竟成为了新中国元帅
建安五年,豫州的天空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年轻的陈群,聪明得像只小狐狸,正苦口婆心地劝刘备,可惜刘备好像没听进去。
刘备,一心想做一番大事,可惜做事有点犹豫不决。
这次,他没听陈群的,结果吃了败仗,还把地盘丢了。
那是个乱糟糟的年代,黄巾军闹完,董卓又出来捣乱,皇帝都被吓跑了。
曹操、袁绍、孙策,都想当老大,到处打仗。
那个时候,谁手里有聪明人,谁就能赢。
陈群,家世好,从小读书多,脑子也灵活,跟孔融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聊天,说天下大事。
可是,乱世里,好朋友也常常走散。
刘备呢,是个好人,讲义气,就想做好事,保护老百姓。
他请诸葛亮出山,就为了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他心太软,耳朵也软,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陈群劝他别去徐州,他偏要去,结果倒霉了。
陈群可比刘备看得清楚,他知道曹操厉害,袁术也不是好惹的,去了徐州就是羊入虎口。
他把这些都跟刘备说了,刘备就是不听,觉得徐州的老百姓需要他。
哎,好人有时候也办坏事。
孔融,也是个好人,就是太直,不会拐弯抹角。
他跟陈群一样,也想帮刘备,可是他劝刘备留在徐州,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曹操,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他知道谁有用,谁没用。
他一眼就看中了陈群,后来陈群果然帮了他大忙。
刘备去徐州,就像掉进了陷阱。
吕布那个家伙,不讲信用,背后捅刀子,把刘备的地盘抢了,还把陈群抓起来了。
刘备没办法,只好去找曹操帮忙。
曹操打败吕布,陈群才被放出来。
曹操一看陈群,就知道这是个宝贝,赶紧请他来自己这边干活。
陈群到了曹操手下,那真是如鱼得水。
他帮曹操推荐人才,还帮曹操制定法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曹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曹丕、孙子曹叡,都继续重用陈群。
陈群的家族也越来越兴旺,成了名门望族。
后来,天下又乱了,陈群的家族为了躲避战乱,搬到了南方。
有的去了四川,有的去了福建,有的去了浙江。
几百年过去了,陈群的后代里,居然出了个大人物——陈毅元帅!
你看,刘备当初没听陈群的,结果自己吃了亏。
陈群到了曹操那边,反而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就是命运啊,谁也说不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要找对老板,好心也要办好事。
耳朵别太软,要多听多看多想。
还有,家族很重要,好的家风能传好几代人。
想想看,要是刘备听了陈群的,三国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
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打打杀杀了。
就像现在的国家之间,要是能多沟通,多理解,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争端了。
陈群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也要学习陈群,做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补充一些小故事:
据说,陈群特别会看人,谁好谁坏,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一次,有人推荐两个人给曹操,陈群悄悄地跟曹操说,这两个人不靠谱。
曹操没听,结果那两个人真的背叛了曹操。
曹操这才后悔,赶紧把陈群请回来,好好地道歉。
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觉得不公平。
可是陈群坚持这样做,因为他觉得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虽然这个制度后来也有一些问题,但在当时,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想想,世界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以前的敌人,后来变成了朋友。
这说明,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去理解,就能找到和平共处的方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