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变三战导火索?李显龙肺腑之言,措辞斩钉截铁,中国已亮剑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近日再度发出严厉警告,直言当前中美关系的对抗已逼近“80年来最危险临界点”。作为曾经驰骋世界政坛多年的外交家,这次罕见地用“惊涛骇浪”形容中美全面冲突的后果,直言“世界或将退回战乱深渊”。
可以说李显龙的肺腑之言并非危言耸听,只不过恐怕他没想到的是,中方其实早已为特朗普准备好了“反击套餐”!
特朗普的豪赌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开始只是想用来谈判,但后来变得像一种“经济恐吓”,他放话说,如果中国不取消对等关税,美国就要加码,甚至要停止所有对话。
这种威胁别人就范的做法,有点像“比谁更不怕死”的游戏,让人看到他把国家贸易当成商业勒索的错误想法。
不过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今天,特朗普对关税的过分依赖不可能不对美国造成相应的影响,美国股市大幅波动,不少商业界人士公开指责他的政策不合理。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白宫之前放出“不再增加关税”的假消息来刺激股市上涨,结果股市刚有好转,白宫就立刻出来否认之前的说法,结果股市再度应声暴跌,这种操纵市场的手段,连见多识广的华尔街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一点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而经济全球化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多个方面。从两个这个角度看,中美这两个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势必会导致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的猛烈波动。
特朗普所谓的“交易艺术”实际上破坏了市场信心,他想让全世界为美国经济付出代价的计划,最终只会伤害到自己,这种做法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
新加坡的警言
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中国复兴的一个绊脚石,而且美国指向性非常的明确,美国不会坐视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发展壮大,这种情况,体现在美国的具体政策上来看,他就是要搞小院高墙,那不管美国谁去当总统,对中国的政策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
从这可以看出,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中美之间的冲突更像是历史的必然,是躲不掉了。
事实上,早在3月底,李显龙便预言中美将面临“惊涛骇浪”,并且提出两大忠告:其一,关税保护主义必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其二,中国不是苏联,美国过往的“霸权逻辑”对中国无效。
李显龙指出,特朗普政府想要效仿当年拖垮苏联的做法,妄图利用技术封锁和供应链分离来迫使中国屈服,然而这种策略注定失败,因为中国的情况与当年的苏联截然不同。
中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并且发展经济是全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从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中国企业就能看出,封锁只会加速中国实现技术自主自强的步伐。
另外,李显龙还表示,现在中美之间的对抗局势,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情况更加危险,毕竟,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如果发生冲突,其后果将远比当年的美日太平洋战争更加可怕。
李显龙的这番警示,绝不是夸大其词,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美国不希望看到由多个强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仍然希望保持其领导地位。而中国则坚定地认为,自身的发展权利不应该被剥夺,并且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种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使得两国关系面临着持续的挑战,未来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而李显龙现在公开来谈这些事,其实反映的是新加坡深深的担忧和焦虑,同时也是相当的无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他这番说话也暗示着点什么。
也许就是说新加坡觉得,为了生存,未来有可能会选边站,至于说他最终会站对哪边,那就要看中美的实力,去到哪一步,谁能带来更加安全的环境,更加积极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应对
农业精准打击:中国对美国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加征 25% 关税,直接冲击特朗普的核心票仓,美国农场主们或将面临新一轮的“钱荒”。
禽肉禁令:针对美国禽流感频发的现状,中方拟禁止进口美国禽肉。此举既保护国内消费者健康,也向美方传递信号:“贸易公平,必须从尊重规则开始。”
文化战场:为回击关税威胁,相关部门正研究减少甚至禁止进口美国电影,中国院线或将迎来更多国产片和欧洲大片,好莱坞大片的“黄金时代”或在中国终结。
稀土战略威慑:收紧稀土出口管制(中国供应全球70%稀土),卡住美国军工、新能源命脉。
可以看出,中方的反击是力求在多个层面制衡美国。旨在削弱美国在农业、医药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战略并不仅仅是和美国打关税战,它正努力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平行体系,以此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更好地抵御风险。
具体来说,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扩展全球影响力,推动人民币成为更重要的国际货币,并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结语
这场 80 年未有之变局,考验的不仅是中美智慧,更是全球各国躲不开的话题。特朗普的“关税狂欢”恰似一场政治真人秀——剧本越癫狂,现实越荒诞,当美国农民把滞销大豆铺满白宫草坪,当沃尔玛货架因中国商品断供被抢空,谁在“打错牌”早已不言自明。
中方已经用实力对美国划出了一道时代分水岭:单极霸权的旧剧本,该谢幕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