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长江最神秘的生物”!鳤鱼重现江湖,长江禁渔再次立奇功!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3天前 阅读数 122 #推荐

信息来源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南都市报,淡水渔业,上海鱼类志。

鳤鱼重现赣江

5月8日,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公布消息:赣江峡江江段发现鳤鱼!

当时处于土著鱼类资源调查期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赣江峡江江段进行调查。自从长江禁渔开始正式实行了,每次进行调查都充满了期待,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禁渔的推进,各长江流域都出现了发现珍稀物种的案例。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幸运的成为了一个案例,他们在峡江水利枢纽下游1公里处监测到一尾鳤鱼。这尾鳤鱼的长37.5cm、体重为276g,超过了半斤,虽然对鳤鱼来说体型不大,但是这是20年以来,首次在赣江水域发现鳤鱼!

鳤鱼跟鯮、鳡并称为“长江三剑客”,它们在长江中处于顶端猎食者生态位,当然这个名号还取决于外形,因为这三种鱼都是身体修长类似宝剑。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鳤鱼多了个名号,那就是“长江最神秘的生物”,这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实在太过稀少了,至于为什么,我们下文聊。

鳤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在我国的中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中,鳤鱼的保护等级也是极度濒危;另外,它们在湖南省和江西省也都是重点保护鱼类物种。

每次它们被发现都是足以登上热搜的级别,尤其可知它们的罕见。

而每次发现它们的水域也会因此受到认可,说明当地的水域保护做得很好,像鳤鱼这样的洄游鱼类能重现,说明保护措施成效明显。

珍稀的鳤鱼

我从未亲眼见过鳤鱼,但它们的外形我从各种报道和科普中看过很多次了,它们的身形修长、鳞片闪烁,真的相当优雅好看。

鳤鱼的身体呈现流线型,侧扁且略高,结合它们能在光照下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的银色鳞片,是真的很像是一把能劈开江水的宝剑。它的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向后延伸,边缘不规则;腹鳍差不多就在背鳍正下方,就是稍微靠前点;臀鳍则从体后部延伸至尾鳍基部;尾鳍分叉明显,下半部分略长。这样的鱼鳍甚至使得鳤鱼拥有极强的爆发力,其在开阔水域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追击猎物,简直是催命符。

鳤鱼的吻部尖长,口裂上斜,拉开有点类似鲤鱼的设计,只是它们的嘴中拥有更多的锋利的齿列,这自然是作为猎食者的利器了。在繁殖季节,雄性鳤鱼体侧泛起淡红色斑纹。

鳤鱼的体长可达1米,最大体重为20斤,算是大型淡水鱼类了。不过它们的生长周期非常久,最起码得3年才能性成熟,大部分情况下都得4年。这么久的生长周期使得它们种群的恢复比其他鱼类还艰难,尤其它们还是洄游鱼类,需要从湖泊溯流至长江干流产卵,这使得它们在长江流域发展爆发期数量急速下降。

20世纪80年代后,长江流域进入“开发狂潮”:航道疏浚、水坝建设、围湖造田等工程都缩小了鳤鱼的生存空间。葛洲坝的修建将长江截断为两段,鳤鱼无法抵达历史产卵场;洞庭湖面积锐减至历史峰值的四分之一,育肥场急剧萎缩。

另外,据说鳤鱼肉质细嫩,味道非常鲜美,肉又多,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备受欢迎。于是人类的过度捕捞不出意料的来了,很多如今被列为违法捕鱼方式的做法在当时都还是常见捕捞手段,在各种绝户网和电捕器的围追堵截之下,鳤鱼几乎被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据长江渔业资源调查显示:1954年长江鳤鱼年捕捞量达1.2万吨,到2010年已不足10吨,野生种群数量锐减了的99.9%,这个数据离谱得简直像是随手写的。

长江禁渔立奇功

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这项计划不只是为了提前防止“无鱼可捕”的危机,还是为了全面对长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不知不觉中,计划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时间,就这短短的五年,非常多的奇迹出现了,许多几乎马上就要灭绝的物种点燃了重生之火。

咱们就拿今天的主角鳤鱼来说。

早在2022年的时候,就有科研团队在洞庭湖城陵矶水域用水下摄像头观测到了数百尾鳤鱼在激流中产卵的珍贵画面,这是30年来,首次在野外观测到鳤鱼的自然繁殖!在经常发现珍贵物种的长江宜昌江段,渔政部门经过多年持续的资源调查发现,鳤鱼出现在捕捞采样中的概率从0.3‰飙升至4.7‰!

这些数据都说明鳤鱼正在悄咪咪的复苏了。

那么“十年禁渔”是靠什么让鳤鱼回归的呢?许多明确的是“十年禁渔”不是只单单管捕鱼这一段,该计划还有很多举措配合,因为目的是修复长江生态系统。这些举措就包括改善水质,增殖放流,修建鱼类洄游通道等等。

首先是水质的直接变化,鄱阳湖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总磷浓度下降18%,可见度提升40厘米,优良的水质让各种水生物种获得了更好的环境,鳤鱼自然也是,而且中下层水生物种的增加也给了鳤鱼更多的食物来源。增殖放流让鱼类的数量快速增加,迅速向着更健康的水生环境递进。

修建鱼类洄游通道使得鳤鱼有机会回到历史悠久的繁殖地,10年的时间使得它们能产生多代可繁殖的个体,种群数量必然也会因此快速增加。

后记

不过目前依然需要十分警惕小心,鳤鱼的重生之路仍充满挑战。

因为长期数量稀少,鳤鱼种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近交衰退现象,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样本下降37%。研究者们已经在考虑建立人工保种基地进行基因干预了。另外,虽然管得很严,但还是总有不怕死的人会在长江流域进行非法捕捞,甚至用上了毒、电等违法手段。

十年禁渔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态文明的起点。我希望在这个计划结束后,我们就找到了跟长江和谐相处的方法。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这里是轻松简单的动物微科普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