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火爆 ——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五一假期迎客流高峰

醉美田园 2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五一假期首日,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迎来开门红,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其中家庭游客占比超60%,成为成渝地区乡村旅游的现象级样本。这个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国家AAAA级景区,通过产业赋能、就业帮扶、生态保护三重路径,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生动诠释了“乡村旅游既是民生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作为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美心红酒小镇以葡萄种植为核心,构建起“种植-酿造-文旅”全产业链。小镇内1000余亩生态葡萄园不仅产出赤霞珠、雷司令等优质酿酒葡萄,还开发出葡萄采摘、葡萄酒酿造体验、红酒主题民宿等多元业态,带动周边泡桐村等5个行政村实现“荒山变果园”的蜕变。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参与经营等方式,年均增收超5万元,其中脱贫户和残疾人家庭优先获得就业培训,实现“技能提升+稳定增收”双重目标。

同时,小镇创新“交通+旅游+农业”模式,投资2亿元建成世界首条索道环线,串联起鸡公山游乐园、红酒庄园、梯田花海等核心景点,形成“一站一景”的立体游览体系。索道不仅成为游客空中观景的“移动长廊”,更成为村民运输农产品的“空中桥梁”,沿线设置的10个农产品驿站,让葡萄、土鸡等土特产通过索道直达游客手中,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就业帮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在小镇1.5万平方米的就业帮扶车间,近百名村民正忙着制作1元馒头、2元挂面等平价特产。这个由闲置厂房改造的“村民创业基地”,采用“工厂+卖场”模式,游客可直观看到生产过程并现场采购,日均销售额超5万元。车间还推出“三免”政策(免租金、免押金、免垃圾清运费),吸引30余户村民入驻销售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形成“生产-销售-消费”闭环。

“美心溜达鸡”项目是小镇产业帮扶的另一亮点。通过“政府+公司+村民入股”模式,13户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每年获得保底10%的分红,最高一户年分红达3000元。项目还带动林下养殖、生态鱼塘等衍生业态,村民陈勇返乡创办“溜达柴火鸡”餐厅,年收入从外出务工时的3万元跃升至15万元,成为乡村创业典型。

生态保护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小镇依托长江、梨香溪自然禀赋,将生态保护融入旅游开发。废弃铝厂变身乡村振兴农副特产集市,旧厂房改造为港风餐厅和特色民宿,既保留工业记忆,又创造就业岗位。小镇内的“空中运河”项目,巧妙利用山体地形打造5公里水上景观,游客可乘游船穿越楼房、铁路,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独特体验,同时实现雨水收集、灌溉农田等生态功能。

五一期间推出的全龄友好型消费新场景备受青睐:江景民宿开窗即见涪陵江面,中西合璧的廊桥开窗成为网红打卡地,转转火锅店以“低价格、小份菜”吸引游客多次翻台。小镇还举办非遗手作、农耕体验等活动,邀请本地商户集中展示榨菜、红酒等特产,让游客“饱眼福更饱口福”。来自沙坪坝的游客江骐利感叹:“小镇不仅消费透明,小吃价格比城里还便宜,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政策支持与智慧旅游提质增效

涪陵区将美心红酒小镇纳入《加快涪陵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9年)》,明确其作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示范标杆”的定位,在用地、资金、交通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小镇配套建设的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2024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4.7%。

智慧化升级让乡村旅游更便捷:智能导览系统覆盖全域,线上预售票占比超70%,小镇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客流,确保游客体验安全有序。新增的“乡村振兴之眼”摩天轮配备智能温控、蓝牙音响等设施,游客可在800米高空一边品红酒一边俯瞰长江,成为成渝地区新晋“网红地标”。

从“穷山沟”到“聚宝盆”,美心红酒小镇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如小镇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玩得开心,更要让村民生活得舒心。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更多人在乡村旅游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廉政法治融媒体中心

审核:廉政法治编辑部

责编:青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醉美田园

醉美田园

美文,美图,优秀散文诗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