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要恨死印度了,现在气的连事实都不承认,直接造谣歼-10

观图文读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423 #历史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当巴基斯坦把印度“阵风”战机的残骸照片甩在国际舆论场时,法国都要被印度气死了,搞个偷袭都输了,还把法国战机的名声搭进去了!

达索公司股价单日暴跌12%,波尔多的教授在报纸上大谈“信息战阴谋”,《西南报》更是抛出“毒刺导弹误击”这种离谱借口,甚至有匿名军官甩锅“印度飞行员没按说明书开飞机”。

明明是自家高价卖出的“欧洲工业皇冠”被中国歼-10C揍得满地找牙,法国人却宁愿自毁信誉也要死扛,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猫腻?

01

克什米尔空战“铁证如山”

一切的导火索,始于巴基斯坦军方5月7日公布的一组照片。

在克什米尔的荒地上,三堆金属残骸格外刺眼:编号“BS001”的战机垂尾碎片上,“Rafale”(阵风)的字样清晰可见;旁边散落的M88发动机残片,正是法国达索公司的标志性产品;最让法国人破防的是,一块印有“霹雳-15E”字样的导弹残骸,直接坐实了“阵风”是被中国导弹击落的事实。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言人公开表示,在5月7日的空战中,巴方歼-10C战机使用霹雳-15E导弹,在200公里外超视距锁定并击落3架印度“阵风”,另外还击落1架米格-29和1架苏-30。

其实最狠的是,巴方还放出了预警机截获的印度飞行员通话录音:“报告!雷达被锁定!请求规避”话音未落,信号突然中断,背景里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按理说,证据链如此完整,法国人就算心里滴血也该认账了吧?谁知道他们直接上演“睁眼说瞎话”的戏码。

波尔多政治学院教授让·马克·洛朗在《回声报》撰文,称这是巴基斯坦策划的“信息战”,目的是抹黑法国军工;

《西南报》更离谱,声称“阵风”是被美国产的“毒刺”肩扛导弹误击,“三架战机同时撞山坠毁”;

最绝的是《世界报》,居然引用匿名军官的话,说“印度飞行员没有按照法国操作规程驾驶,导致战机失控”。

02

76亿美元订单悬了!

法国人现在估计已经恨死印度了,如此着急又疯狂甩锅,核心原因就俩字:怕赔钱。

要知道,2025年对法国“阵风”战机的外销至关重要,印度海军刚签了76亿美元的26架舰载型订单,后续还有114架的增购计划,印尼、阿联酋等国的采购团正在观望。

如果现在一旦承认“阵风”被歼-10C击落,意味着这款号称“欧洲最强”的战机神话破灭,必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退单潮。

虽然法国嘴上还是要死不承认,但是股价骗不了人,事件曝光的当天,达索公司股价在巴黎股市暴跌12%,市值蒸发超过20亿欧元;

印度国防部紧急暂停了114架“阵风”的采购谈判,转而和以色列洽谈F-21战机;

就连已经买了“阵风”的埃及和卡塔尔,也要求法国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证明你们的飞机不是纸糊的”。

更让法国人扎心的是技术层面的碾压,歼-10C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达到300公里,比“阵风”的RBE-2A雷达远40%,相当于你还在找对手在哪,人家已经把导弹锁定了;

霹雳-15E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射程200公里,末端速度超过4马赫,而“阵风”标配的“米卡”导弹射程只有80公里,完全够不着歼-10C;

最打脸的是“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号称“360度全向防护”,结果在实战中被歼-10C的电子干扰吊舱完全压制,连导弹来袭警报都没触发,飞行员直到被击中前都没反应过来。

这就好比法国人穿着防弹衣上战场,结果发现防弹衣是纸糊的,人家子弹打过来了竟然还在摆pose!

03

从“马奇诺防线”到“阵风神话”

如果了解法国近代史,就会发现他们这次的反应一点都不意外。

二战前,法国花巨资修建马奇诺防线,号称“能挡住德军50年”,结果德军绕个弯从阿登森林杀进来,防线瞬间形同虚设;

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法国把殖民暴行包装成“传播文明”,直到游击队用游击战拖了8年,才灰溜溜撤军。

如今面对“阵风”被击落,他们又祭出了“甩锅三连招”:先是否认事实(“图像是伪造的”),然后编造借口(“气候致盲”“操作失误”),最后转移矛盾(“这是巴基斯坦的信息战”)。

最搞笑的是,法国媒体的洗地文案居然抄袭印度2019年的旧套路。当年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失败,就造谣“击落了巴方F-16”,结果被美国卫星数据打脸。现在法国人有样学样,结果被欧盟反虚假信息实验室当场实锤:“巴基斯坦公布的残骸照片包含地理定位信息、多角度细节,符合实战损伤特征,而法国方面拿不出任何反证。”

更让业内人士不齿的是,达索公司技术团队私下已经确认了残骸的真实性,却迫于法国国防部压力,公开宣称“无法证实”。有离职工程师透露:“我们做过材料分析,M88发动机的高温熔蚀痕迹,明显是被雷达制导导弹近距离击中造成的,和撞山坠毁的机械损伤完全不同。但上面要求我们保持沉默,说这是‘国家利益需要’。”

04

西方武器的“皇帝新衣”被揭穿

现在才是西方武器神话崩塌的时候,长期以来,法国靠“高端军工”标签赚得盆满钵满,“阵风”单价2.4亿美元,比美国F-35隐身战机还贵,靠的就是“欧洲技术无敌”的噱头。

但歼-10C用实战证明,中国军工不仅在雷达、导弹等关键技术上实现超越,更建立了完整的空战体系:预警机指挥、电子干扰支援、数据链共享,让单机性能优秀的“阵风”陷入“群殴”困境。

就像巴基斯坦的歼-10C编队在预警机引导下,提前在200公里外锁定“阵风”,然后发射霹雳-15E导弹进行“视距外狙杀”,整个过程中“阵风”的雷达都没发现对手,更别说还手了。这种“体系化作战”和法国“单机打天下”的思路形成鲜明对比,说白了,法国人还在玩“单打独斗”的老套路,中国已经进入“团队配合”的新时代了。

更让欧洲尴尬的是,歼-10C只是中国出口的“中端产品”。

中国空军自用的歼-20隐身战机,性能比歼-10C还要高出一代,而法国的下一代战机“NGF”还停留在模型阶段。有军事评论员说:“以前西方卖武器靠‘品牌溢价’,现在中国靠‘性价比+实战效果’,客户又不傻,当然知道该怎么选。”

05

国际军贸市场“变天”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细节又被扒出:

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其实早就存在维护问题,多次因为雷达故障紧急迫降;

法国卖给印度的“米卡”导弹,到期未更换电池,实际射程可能只有60公里等等。

这些“内幕”让印尼等潜在客户直冒冷汗:“花天价买的战机,居然是‘缩水版’?”

反观中国军工,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和口碑。

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配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超过1200个,比“阵风”的838个多出近50%,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更强;霹雳-15E导弹采用双脉冲技术,能在飞行中二次点火,末端机动性让对手根本躲不掉。

而且中国可是把“海底捞”精神普及到了各行各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战机到导弹到后勤保障,全套技术转让,不像法国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

现在,国际军贸市场正在用脚投票:埃及打算追加订购30架歼-10CE,取代部分“阵风”;

沙特邀请中国参加其空军装备展,重点洽谈霹雳-15导弹的采购;

就连土耳其,也开始和中国讨论歼-10C的生产线引进。

最后现实就是,达索公司的股价还在跌,而中国航空工业的订单却排到了2030年。

06

当政治谎言撞上物理定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法国人现在的疯狂,就像当年抱着马奇诺防线不放的固执。他们以为靠舆论战就能掩盖技术落后的事实,却忘了在现代战争中,导弹射程、雷达精度这些物理定律是不讲情面的。

当歼-10C的雷达波扫过“阵风”的机身,当霹雳-15E的发动机尾焰照亮克什米尔的天空,西方武器的“皇帝新衣”就已经被揭穿了。

西方军工过度依赖高端定价和政治捆绑,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实战检验。当中国军工带着“性价比+实战派”的标签杀进国际市场,那些靠神话吃饭的老牌强国,要么放下架子虚心学习,要么就只能像“阵风”的残骸一样,慢慢被历史的风沙掩埋。

现在,巴基斯坦已经放出话来,愿意开放战场区域让第三方核查,而法国还在纠结“图像真伪”。

当达索公司的工程师对着M88发动机残骸叹气时,当印度飞行员在录音里绝望呼救时,法国军工的“神话时代”,其实已经随着那架编号“BS001”的“阵风”一起,坠毁在克什米尔的山地里了。[给你小心心]

参考资料:

观察者-2025-05-08-《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中华网-2025-05-09-《印巴战场折翼会影响阵风销路吗 法国军贸受冲击》

封面新闻-2024-11-06-《歼20歼35A!中国进入双隐身战机时代 回看人民空军75年风云变幻》

澎湃新闻-2021-05-11-《美国筑起遏华“马奇诺防线”,中国如何破防?》

观察者-2025-05-08-《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中华网-2025-05-09-《印巴战场折翼会影响阵风销路吗 法国军贸受冲击》

封面新闻-2024-11-06-《歼20歼35A!中国进入双隐身战机时代 回看人民空军75年风云变幻》

澎湃新闻-2021-05-11-《美国筑起遏华“马奇诺防线”,中国如何破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观图文读历史

观图文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