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潜艇大战终究敌不过《哪吒2》的热血呐喊,2025博纳影业一季度亏损9.55亿元

混影乃霸 24小时前 阅读数 0 #推荐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86亿票房横扫春节档时,耗资10亿的军事大片《蛟龙行动》却以3.58亿惨淡收场,连前作《红海行动》的零头都没挣到。这场票房对决不仅暴露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瓶颈,更折射出观众用脚投票的残酷现实——特效堆砌的潜艇大战,终究敌不过哪吒那句“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的热血呐喊。

高成本制作遭遇审美疲劳

博纳影业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亏损达9.55亿元,创下近三年单季度最高亏损纪录。这场财务地震直接关联春节档《蛟龙行动》的票房滑铁卢——这部耗资10亿的军事巨制,仅收获3.79亿票房便仓促撤档,相当于每卖一张电影票就要倒贴制作方67元。对比之下,光线传媒同期凭借《哪吒2》153亿票房实现净利润20.16亿,两者境遇堪称冰火两重天。

**高杠杆运作埋下隐患**

据证券文件披露,博纳为《蛟龙行动》投入了公司2024年全部现金流,这种“押宝式”投资策略在影视行业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风险倍增。更令人咋舌的是,该片制作成本是前作《红海行动》的5倍,但特效场面反被观众吐槽“潜艇战不如手游CG动画”。这种重工业制作模式已显疲态:近三年博纳主旋律影片平均票房下降42%,《无名》《志愿军》等作品均未达预期。

**转型阵痛中的多重危机**

公司目前面临三大困局:

1. **库存压力**:积压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四渡》等影片制作完成超两年仍未定档,市场新鲜度持续流失;

2. **资金链紧绷**:短期债务高达20亿,但现金储备仅3.4亿,大股东西藏和合连续减持套现,持股比例从12.9%骤降至4.97%;

3. **转型试错成本**:短剧《三星堆》系列投入产出比仅30%,考古宇宙构想尚未形成变现能力。

**行业洗牌下的生存博弈**

当传统影视公司还在为600亿电影市场厮杀时,新势力已开辟2000亿增量市场——短剧、长视频、衍生品的三维战场。博纳虽布局警匪短剧《天罗地网》和非遗系列,但单集80万的制作标准在抖音生态中显得“过于精致”,反不及草根团队制作的土味短剧有流量爆发力。值得玩味的是,其重点押注的《蛟龙行动》特别版重映计划,在近五年重映影片成功率不足12%的数据面前,更像是绝望中的自我救赎。

这场财报风波揭示的不仅是某家公司的困境,更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期的集体阵痛。当“主旋律+大制作”的票房神话被《哪吒2》这类颠覆性叙事击碎,当电影公司的估值从200亿缩水至65亿,或许正如某院线经理所说:“现在不是比谁拍得更好,而是比谁活得更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混影乃霸

混影乃霸

两条平行线,总有交汇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