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被推出来当替死鬼?欧盟高层希望她辞职,给中国一个交代

黑色纵谈 9小时前 阅读数 981 #历史

瑞士的媒体说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不靠谱”,盼着她能自己走人。就连西班牙的媒体也直接用了“领导带歪风,下面跟着歪”这句话,给她的政治前途直接“盖棺定论”了。

这篇报道里,欧盟把好多事儿都推到了冯德莱恩头上。不光是咋对待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大国,还有欧盟自己家里头的分裂、矛盾,啥都往她那儿算。

那么,为啥这位以前挺火、挺受瞩目的领导人,现在会碰到这么多难题呢?

【亲美路线的代价】

冯德莱恩一当上领导,就把和大西洋另一边的关系当成了欧盟外交的头等大事。特别是拜登当总统后,欧盟的政策跟华盛顿那边几乎就是步调一致。

比如说,2023年欧盟那边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给搁浅了,到了2024年,他们又对中国电动车搞起了反补贴调查,还加了个最高能达到45.3%的关税。这些做法,大家都看在眼里,觉得这就是在跟着美国那套“对华去风险”战略走。

这种做法起初得到了几个成员国的赞同,但等到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赢得胜利后,欧盟猛然间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挺难堪的位置。

特朗普政府那阵子,不光是对欧盟直接开收20%的大关税,还直接站出来说北约有没有必要都得打个问号。这样一来,欧洲那边儿可真是压力山大,安全和经济两边儿都得受着罪。

冯德莱恩有个习惯,那就是老爱把欧盟的外交宝全押在美国民主党政府上,结果搞得欧洲自己的战略自主发展被晾在了一边。

就连匈牙利的老大欧尔班,也直接开怼,说冯德莱恩带着的欧盟委员会,简直就是“给美国打工的”。他们的那些政策,搞得欧盟跟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大国关系都僵了,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四面楚歌啊。

另外,意大利的头儿梅洛尼直接说了,冯德莱恩能继续当领导是“早就定好的”,这个决定根本没咋听成员国的意见。特别是说到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时,那些小点的成员国,他们的利益总被忽略掉。

到了2024年10月那会儿,欧盟突然说要对中国的电动车加税,税率最高能到38.1%,还是个临时的。这事儿一出,中国马上就回应了,对欧盟的葡萄酒、干邑这些商品也采取了反制措施。

数据表明,政策出台后短短三个月,法国干邑对中国的出口数量就大幅下降了75%,出口金额也减少了23.8%。这对法国南部好几十万靠这行吃饭的人来说,打击可不小。而且啊,这场关税上的较量,还让大家看到了欧盟内部其实并不那么团结。

说白了,德国汽车业很害怕会丢掉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而法国呢,正想办法给自己的电动车产业撑腰。冯德莱恩摆出的强硬态度,被好多人说成是“拿政治那一套,不顾经济上的大道理”。

【结构性的矛盾】

到了2025年年初那会儿,冯德莱恩有了一些新打算。她在达沃斯那个会上,总共14次谈到了中国,老是说咱们得“互相有好处,一起赢”,还得“好好打交道”。她还琢磨着,趁着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机会,把两边的高层对话再给搞起来。

就在今年2月份,她直接说了,中国对欧盟经济那可太重要了。你想啊,欧盟9%的商品出口和20%的进口都是靠中国呢。她还说了,要找个“更对等的关系”往前走。

虽然大家可能都觉得,她是被经济情况逼得没办法,但她暗地里还是想坚持那套“价值观外交”。特别是在谈到台湾、新疆这些事情时,她没少跟美国一起给中国施加压力。

冯德莱恩这种“两面派”行为已经不是头一遭了。记得在2023年4月份,她还说“跟中国断开联系不现实”。可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抱怨中欧关系“不对等”,给人感觉像是想放弃《中欧投资协定》。

这种不定让欧盟对中国的政策变得“不太明朗”。欧洲议会里管国际贸易的副主席扎哈迪尔就说过,欧盟该做的是“减少风险”,不是“断开联系”。但冯德莱恩那一帮人,一直说不清“风险”到底指的是啥,还把经济贸易的事情搞得太政治化了。

比如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动手,理由是市场被“扭曲”了。但他们没看到,中国在电池技术和充电站这些方面可是下了大功夫创新的。再说到“国有资本主义”这事儿,他们也讲不清,为啥欧洲企业还是一个劲儿地想往中国市场挤。

【替罪羊】

现在欧盟的日子挺煎熬,所以里面就有了不少分歧的声音。有人讲,欧盟搞成现在这样,是因为有“自家叛徒”,还特地点名了像冯德莱恩这些跟美国走得近的人,说是他们把欧盟给带偏了,弄到了现在这个难堪的地步。

有些人觉得,要是冯德莱恩不干了,欧盟的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说跟中国的关系能好点,能跟中国签更多对两边都有利的协议,就像“一带一路”那样的合作,跟着中国经济一起往前奔。

这个提议一公开,立马就赢得了好多老百姓的支持。大家都觉得,欧盟里面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不过说实话,虽然她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但手里的权力还是得看成员国的脸色。要想做个大决定,得27个国家都点头才行。

比如说在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这事儿上,冯德莱恩是出头的那一个,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也都跟着点头。可一旦政策招来了对方的反击,他们却一股脑儿地把锅全甩给了冯德莱恩,说都是他一个人的主意。

话说回来,咱们得留意一下,冯德莱恩辞不辞职先放一边,中国这边一直都说,欧洲那是“多极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大力量”。还有啊,像“炒了某人鱿鱼”这种解决办法,也就图个一时痛快,长远看,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到了2025年7月,当中欧领导人在北京碰头开峰会时,咱希望两边都能拿出点魄力,别再老找“背锅侠”那套说辞了。关键是要在新能源汽车规范、环保技术联手、还有开拓新市场这些块儿,找到咱俩都能得好处的地方。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黑色纵谈

黑色纵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