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一场战斗同时丢尽三个大国的脸,这事只有印军能做到!
不得不说,香港媒体还是犀利的,居然就这么不留情面地嘲讽起来了......
昨天也就是5月8日早上,港媒的一篇《一战羞辱三个大国,印军把印度、俄罗斯、法国的脸都丢尽了》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难道印度真是被万斯给忽悠瘸了?
莫迪本来是应邀打算到莫斯科去出席胜利日阅兵的,因为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以需要在国内指挥打仗为由,临时决定不去了。不仅莫迪不去,他的国防部长也以同样的理由不去了。
莫迪和他的国防部长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长脸的机会。之前和中国发生边境冲突,被中国揍得一塌糊涂。这回打巴基斯坦这个对手,手拿把掐,可得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毕竟前些日子万斯可是很积极地跑了一趟印度啊,访问期间甚至还飙好话给莫迪“美国视印度为主要防务伙伴”!此外,万斯此行中更是不忘呼吁印度购买更多的美国军备,他认为美国的军备可以帮助印度更好地保卫其领空与人民(现在看就有点滑稽了)。
完事之后万斯还公开表示“莫迪总理做出了艰难的妥协”。
但很快印度就被打脸了,流传的消息显示,印方为速战速决,集结了一支由多种型号战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意图对巴方实施重击。谁知战况急转直下,仅仅几个小时内,印方非但未能得手,反而报告损失了多架被视为“先进”的主力战机,其中赫然列有法制“阵风”、俄制苏-30MKI和米格-2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方据报损失为零。
如果这些数字接近事实,这场空战就远非印巴两国间的寻常军事摩擦,更是一次对全球主要作战飞机和防空系统真实性能的严苛“酸性测试”,无疑让多个相关方脸上无光。
首先,这场空战最直接的看点便是不同技术体系的正面交锋。印军编队代表了其长期奉行的“万国牌”采购策略:既有西方阵营中享有“四代半”盛誉的法国“阵风”,也有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骄傲——多用途重型战机苏-30MKI,以及虽老旧但经过升级的米格-29。
而据传巴方投入的主力,则是近年来从东方大国引进的出口型歼-10CE战机,辅以其他支援力量。
焦点很快集中到“阵风”的表现。此前,许多人对这款战机寄予厚望,认为其航电、武器和机动性均属非隐身战机中的顶尖水平。然而,传出的消息显示,“阵风”在此次对抗中未能幸免,据说有数架被击落。这无疑给法国达索公司造成了沉重压力。
高昂的单价和此前铺天盖地的良好宣传,遭遇实战中(据传)被击落的残酷现实,这不啻于对其“皇帝新衣”的一次公开挑战。过去在航展上赢得的各种奖杯,此刻似乎难以弥补实战造成的声誉损失。今后,法国要想继续高价推销“阵风”或其后续型号,潜在客户心中的疑虑会大大增加,压价的筹码也因此水涨船高。
俄罗斯方面同样面临尴尬境地。苏-30MKI作为俄制战机在印军中的中坚力量,此次表现也未能达到预期。有分析指出,即便苏-30MKI体型庞大、载弹量可观,但在关键的航电系统和远程空空导弹技术上,可能已经暴露了代差。
特别是与对手据称使用的、具备更远射程和更强抗干扰能力的先进导弹相比,俄方赖以出口的R-77系列导弹似乎显得力不从心。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已经暴露出一些技术和战术层面的问题,如果这次其主力出口型号在南亚再次被证明不如某些后起之秀,无疑将进一步削弱外界对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信心。
甚至有传闻称,在印军被击落的米格-29残骸中发现了较老的零件,这或许侧面印证了俄罗斯军工产能因其他冲突而趋紧,导致一些本应退役或大修的飞机不得不带病坚持任务,进而加剧了部队面临的风险。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称巴方用于执行主要打击任务的歼-10CE战机,在此次空战中取得了不俗战果并保持了零损失。如果这一点属实,那么对于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军工产品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性能背书。
这意味着东方大国在四代半战机平台和配套武器系统,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远程空战能力上,已经具备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西方和俄罗斯的同代产品。这场空战,在无意之中,成为了东方战机证明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舞台。
这场空战并非孤立的军事行动,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驱动。印方选择此时升级冲突,很可能与其国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和政治需求息息相关。通过一场针对巴基斯坦的“速胜”,转移国内公众视线、凝聚民众情绪,顺便试图重塑在2019年冲突中受损的“南亚霸主”形象,这原本可能是其打的算盘。
然而,残酷的战果却证明,军事冒险并非化解内政困境的万灵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让其领导人的“强人”形象遭受沉重打击,甚至有消息称因此不得不取消了早已定好的重要外访行程(例如前往莫斯科参加胜利日阅兵),进一步凸显了其焦头烂额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的这次“面子工程”无疑是彻底栽了。
事件还牵扯到了更广阔的国际关系背景。近期,美国高层人士(例如据报道有万斯)访问印度,积极示好并推销美制军备,这被一些观察家解读为是对印度采取更强硬立场的一种隐性鼓励。
虽然无法证实这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联,但印度在似乎受到鼓舞后采取了行动,结果却遭遇惨痛挫败,这让美国的战略布局和对其印度的军事评估显得有些尴尬。美国一直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区域平衡中国的关键力量,但如果印军的实际作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这种希望的基础势必动摇。
对于俄罗斯来说,印度是其传统的最大武器采购国之一。这次印军装备的俄制飞机被击落,不仅是单一产品声誉受损的问题,更可能严重动摇双方长期以来建立的军事合作基础。
印度在武器采购上素有“多情种”之称,始终在寻求供应的多元化,如果俄制装备在此次冲突中被证明相对落后或不足以应对挑战,印度未来可能会加速转向其他供应商,无论是西方还是新兴的东方大国。这对俄罗斯的军火出口收入乃至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力都构成了沉重打击。
而反观中国和巴基斯坦这对被形容为“铁杆”的伙伴,如果巴方确实凭借中方提供的战机在空战中占据了优势,甚至取得了战果,这无疑会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军事互信和合作深度。
同时,这也为中国军工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战代言机会,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装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为中国军品打开更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国防工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助推作用。
法国达索公司(据传)紧张的反应,包括(未经证实)的股价下跌和要求印方暂停使用“阵风”的请求,恰恰暴露了实战战损对军火销售来说具有何等致命的影响力。一个型号被视为王牌的产品如果在残酷的战场上被证明不如预期,其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都会立刻受到冲击。
“阵风”很可能因此面临订单被削减或不得不大幅降价的压力,这为其未来的商业前景投下了沉重的阴影。
俄罗斯方面,则必须严肃且痛苦地评估其出口主打型号的实际竞争力。过去,俄制武器凭借历史关系、相对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在一定程度上成熟可靠的技术,在全球拥有了一批忠实客户和固定市场。
但随着其他国家军工技术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先进航空领域,如果俄罗斯无法持续拿出具备国际顶级竞争力的产品并通过实战得到可靠的验证,其在全球军火市场上的份额被挤占将是必然的趋势。这场空战,客观上为中国等新兴的军工强国提供了一个展示其装备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机会,同时也为潜在买家提供了一个重新评估各自国防采购策略的契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