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擎链动未来 南京鼓楼高新“碳”启新程

扬眼 2周前 (04-25) 阅读数 1 #推荐

洽谈如春风拂柳,落地似迅雷掣电。一个肩负绿色发展愿景的大型电力能源项目,近日在南京鼓楼高新区顺利落户,不仅以风驰电掣的实干节奏再度擦亮“鼓楼速度”的金字招牌,更标志着这家省级“双碳”试点园区在绿色产业集聚上又取得了新突破——作为江苏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鼓楼高新区正以项目落地的“加速度”,为“双碳”目标实现和区域经济绿色转型镌刻新的里程碑。

中材智科在园区大厦楼顶的光伏项目

“碳”索之路携手成长

随着雅砻江公司在南京的顺利落户,鼓楼高新区现已集聚了80余个双碳项目,其中不乏中核汇能、德龙汇能等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已超百亿元,覆盖减碳-降碳-固碳全链条。在鼓楼高新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一个又一个“双碳”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中材国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

“我们的‘碳’索之路,可追溯至20年前。”成立伊始,中材智科便致力于为全球新型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建设提供先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服务,并凭借着行业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智能化技术,助力建材工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回望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材智科企业发展部部长方华感慨颇深:“公司与鼓楼高新区的成长轨迹紧密交织,尤其是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南京市启动低碳城市建设以来,企业发展如同驶入加速跑道,在政策东风与区域发展的双重赋能下实现跨越式迈进。

南京鼓楼高新区

“智”汇鼓楼共探绿径

大院大所、名校名企云集的鼓楼区,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片沃土。通过校地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双碳”领域的新高地,也成为鼓楼高新区绿色双碳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鼓楼区积极链接驻区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搭建重大科创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努力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自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大学达成共建“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的合作共识以来,鼓楼区与南京大学携手布局,由区校共建的校内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鼓楼高新区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人才团队共建的南智碳中和研究院相继成立,探索形成了集高端智库、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南智碳中和研究院CCUS二氧化碳矿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线沙盘

“链”式发展融合赋能

现在的鼓楼高新区不仅是众多双碳企业的汇聚之地,更是促进双碳产业上下游紧密链接、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的重要平台。“碳”路前行中,南京南智碳中和研究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SGS-南智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去年正式揭牌。南智碳中和研究院负责人柏小东介绍说,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在能源与碳领域享有很高声誉,中心的成立也将通过专业力量与全球视野,实现经济效益与“双碳”目标达成的双赢。

南智碳中和研究院也将与国内顶尖一流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进一步围绕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核算、碳资信评价、碳普惠等体系建设,探索在建立落地机构,集聚各类碳交易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管理、培训、信贷、评定、应用等一站式服务,为驻区企业碳交易打通快速上市渠道。

“钙钛矿和有机光伏——从研究到产业化”大会现场仁烁光能企业展台

“聚”才引智厚植底色

加快经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鼓楼高新区也将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引育“双碳”人才,广泛集聚碳排放监测、环境服务、绿色航运和智慧城市等高端“双碳”服务产业,进一步为“双碳”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为企业低碳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助力全区加速迈向“双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长三角绿色经济引领区。 通讯员 李晓晨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

校对 朱亚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