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太平天国叛将死后女儿被洋人救走生下一子祸害中国百余年!

星空巨影 2天前 阅读数 13 #历史

当整个国家陷入动荡,个人命运往往难以幸免。慈禧太后素以冷酷无情著称,然而在太平天国覆亡的惨烈局面下,纳王郜永宽的女儿却奇迹般地保全了性命。她的幸存看似微不足道,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几十年后,这一事件竟间接导致我国新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英雄救美生祸害】

1854年,郜永宽投身太平军,成为李秀成麾下的一员。当时,太平天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他们以天京为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控制着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横跨18个省份,占据了东南地区肥沃的鱼米之乡。

在太平天国势头正旺之际,咸丰帝认为与其正面交锋,不如采用智取策略。他指示赛尚阿运用离间和招降手段,旨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策略不仅减少了军事冲突,还能有效削弱对手力量,实为明智之举。

清政府最初试图招降太平天国将领,但效果不佳。大多数人在原有职位上稳定发展,不愿轻易冒险跳槽。唯一投降的李昭寿,算不上太平天国的核心将领,他曾在捻军和太平军之间反复摇摆,后来归顺清廷后又再次反叛,被称为“晚清吕布”。由于投降者寥寥无几,清廷不得不对他给予特殊优待。

太平天国的崛起始于金田起义,当时六位领袖结盟起事,各自称王。然而,这种多王并立的局面并未带来强大,反而加剧了内部的分裂。与其他朝代努力强化中央集权不同,太平天国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不断封王,导致权力分散。一旦有人被封为王,便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府邸,挑选美人,拉拢势力,形成各自的派系。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整体实力,也让霸业难以实现。

因此,内部矛盾迅速激化,杨秀清试图自立为“万岁”,但洪秀全坚决反对。1856年,天京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

太平天国在封城两个月后爆发了严重的内部分裂。在这场内部冲突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都丧生。这场内讧不仅导致了两万多名广西老兵的死亡,还波及了大量普通百姓及其家属,造成了广泛的灾难。

太平天国的命运在这次事件后急转直下,从此一蹶不振。然而,洪秀全并未从中吸取任何教训。为了激励士气,他大量分封王位,直到天京失守时,已封了超过2700个王。在1862年,年仅26岁的郜永宽因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被封为“纳王”,这个称号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

1863年,清军对扬州发起进攻,此时太平天国的势力已大幅衰落。李鸿章趁机向驻守苏州的八大王发出劝降信。这几人为了投靠清廷,竟然杀害了他们的主帅谭绍光,随后向清军投降。

在太平天国势力最强大的时候,清政府为了鼓励更多人投降,采取了不杀降将的政策。像李昭寿这样反复叛变的人,都能保住性命,甚至有些还能得到重用。正因为有这样的先例,像八大王这样的叛军头目才会放心投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鸿章却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包括8000名降兵和几位王的家属。

郜永宽的女儿同样难逃厄运,郜永宽去世时还不到30岁,他的女儿大约只有10岁左右,但容貌出众。正因为她的美貌,才得以幸免于难。当时李鸿章在苏州城内大肆屠杀,死者超过两万人,投降将领的家属想要逃命并不容易。

这个小女孩年纪不大,在城里一片混乱中成功逃脱,却被人紧追不舍。就在刀锋即将触及她颈部的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马格里的英国人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

1858年,马格里随英国远征部队抵达中国,他不仅是随军医生,还掌握了一些西方科技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当时英军指挥官戈登关系密切,两人私交甚笃。

李鸿章非常器重这个外国人,希望他能长期为自己工作。为了让他彻底留下,李鸿章想到一个办法:让他在中国成家立业。于是,李鸿章多次为他介绍中国姑娘,但马格里对这些安排并不感兴趣。

马格里向李鸿章请求保护郜永宽的女儿,李鸿章欣然同意。马格里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李鸿章随后为他们安排了婚礼。婚后,女孩生育了三子一女,其中长子名为马继业。

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个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他就是马继业。

1867年,马继业在南京出生。那时候,混血儿在中国极其罕见,比熊猫还稀罕。马继业长得像英国人,这让他的小伙伴们很不待见他。因为大家心里都讨厌侵略者,所以看到他就觉得不顺眼,干脆叫他“洋鬼子”。

马继业在南京度过了前十年,一直没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十岁那年,他回到英国,却被当地孩子嘲笑为“中国猪”。

马继业的童年经历塑造了他极端暴戾的性格。他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独自抚养他,但很早就离世了。尽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却从未提及过母亲。他对母亲的冷漠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中国的疏离感,尽管这里是他外祖父的故乡。

【祸乱新疆盗文物】

马继业成年后,由于带有明显的中国血统特征,在英国社会难以融入,多次求职都遭到拒绝。

19世纪末,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殖民扩张能力占据领先地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马继业感到在英国发展受限,于是决定另谋出路。1889年,他成功进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马继业具备一项独特的技能,即他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特别是中文。这在当时极为稀缺,使得他在工作中备受重视,最终担任翻译职务。随后一年,英国与俄罗斯因领土争端引发激烈竞争,他凭借出色的中文能力被派遣至中国新疆地区执行任务。

抵达新疆后,马继业凭借其熟练的汉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迅速与当地官员建立了良好关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被当地人称为“英国游历官”。1898年,在处理中印边界争议时,马继业提出了一项关于新疆阿克塞钦地区的边界划分方案,这一方案导致中国部分领土被划归英属印度。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随后依据这一方案向清政府提出了领土要求。

通过贿赂清廷官员并利用清政府的妥协态度,这条边界线最终获得承认,被命名为“马继业-窦纳乐线”。这一决定为日后中印两国在西段边界问题上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马继业表面上事业顺风顺水,实际上在英国人眼里,他不过是个沟通桥梁,主要职责就是翻译。尽管他多次申请加入英国外交官行列,但每次都被无情驳回。英国人始终没把他当成真正的外交人员,只是利用他的语言能力来处理事务。

马继业心中满是不甘却又无计可施,直到1908年,他终于迎来了转机。

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下,迫于英国的压力,不得不同意在新疆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马继业通过精心策划,成功获得了领事一职。随着领事馆升级为总领事馆,他也顺理成章地晋升为总领事。

1908年至1918年,马继业在任期间多次采取不利行动。他协助英国深入新疆,支持“东突”组织,并破坏中央与新疆地方政府的联系。他建议英国政府派兵进驻喀什,理由是为了“保护英国利益”。在新疆,他积极推广英国国籍,促使当地居民加入,以此制造边境地区的不稳定。

马继业的罪行不仅限于此,他还对我国珍贵文物造成了严重损害。出于对金钱的极度渴望,他将目标锁定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上。更恶劣的是,他与匈牙利人斯坦因勾结,联手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破坏和非法盗取。这些行为不仅导致大量文物流失,更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马继业与斯坦因的非法活动,使我国珍贵的文物资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在短短十年内,敦煌莫高窟的珍贵壁画被强行剥离,丝绸之路沿线的古老遗迹遭到严重破坏,数万件文物被非法运往海外。这些文化遗产的流失,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马继业于1918年结束职业生涯,他在新疆地区活动长达28年,期间对我国的安全和文化造成了严重损害。最终,这个长期危害我国利益的罪人在1945年于英国去世。

马继业从小就对辱骂极度反感,这源于他儿时的心理创伤。然而,他生前的种种行为,却导致他死后必然遭受大众的谴责。他的所作所为与他的个人禁忌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使他在历史评价中难以逃脱负面定位。这种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经历中,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后世评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