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半导体产业崛起:破解EUV光刻机束缚,外媒:重塑行业格局!
导读:国产半导体产业崛起:破解EUV光刻机束缚,外媒:重塑行业格局!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中,EUV光刻机一直被视为制造高端芯片的关键设备,其技术复杂度和供应链长度令人叹为观止。荷兰的ASML公司,作为EUV光刻机的领头羊,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全球5000家供应商的协同合作,长期垄断着这一高端市场。然而,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崛起,正在悄然改变这一格局,让ASML等传统巨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外媒纷纷表示:重塑行业格局!
在上海国际半导体展(SEMICON China 2025)上,中国半导体企业新凯来公司的亮相,无疑成为了展会的最大亮点。该公司首次展出的数十款国产半导体设备,不仅覆盖了扩散、刻蚀、薄膜沉积等芯片制造的全流程,而且其28nm浸没式光刻机SSA800i的工艺参数,更是直追国际主流水平。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也预示着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展会开幕前三天,中国科学院宣布了在固态深紫外(DUV)光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项登载在国际光电工程学会官网的成果,不仅让全球业界为之震惊,也让中国光刻机的突围之路变得更加清晰。传统上,DUV光源多采用氟化氩气体激发方案,但中科院研发的全固态DUV光源,却摒弃了这一沿用40年的技术路线,改用Yb:YAG晶体生成1030nm基频光,再通过四次谐波转换生成193nm紫外光。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和降低了能耗,还首创了193nm涡旋光束,为多重曝光工艺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在EUV领域,中国同样选择了颠覆性的技术路线。ASML的EUV光刻机采用的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PP)方案,而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科院则研发出了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LDP)技术。这一技术通过电极间高压放电激发锡蒸气产生13.5nm极紫外光,不仅简化了液滴发生器和高频激光器的结构,还将能源效率从ASML的2%提升至4.5%,设备成本也降低了30%。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技术完全规避了ASML的专利封锁,为中国自主发展EUV光刻机提供了可能。
据TechPowerUp披露,搭载LDP光源的工程样机已在东莞进入测试阶段,计划2025年三季度试产,2026年实现量产。这一消息无疑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强心剂,也让全球业界看到了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潜力和决心。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40%至450亿元,光刻机市场规模预计以6%的年均增速扩张,2025年将突破300亿美元。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庞大潜力,也反映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自主研发和替代进口方面的取得的显著成效。
面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崛起,ASML等传统巨头显然感受到了压力。2024年,中国市场已经为ASML贡献了36.1%的营收,但该公司却正在紧急调整策略,试图通过出口1980Di型号DUV设备来延缓中国自主替代的进程。然而,这一策略能否奏效,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和光刻机相关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已经表明了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综上所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正在逐步破解EUV光刻机的束缚,重塑行业格局。无论是在DUV光源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在EUV领域的颠覆性创新,都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未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相信中国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