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突破极限,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不仅能打,还能扛!
谁能想到,中国福建舰的一举一动,竟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
最近,福建舰不仅进行了令人瞩目的冲击测试,还在第七次海试中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惊叹的操作
在这次海试里,福建舰画出了一个颇为 “诡异” 的 S 形轨迹。可别小瞧了这个 S 形,它意义重大,代表着电磁弹射系统的前置预演
福建舰以 38 节的航速完成了 700 米半径的转向,这意味着它能在相当于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内实现 90 度变向,其机动性能直接超越了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极限数据,这成绩相当亮眼
同时,卫星影像还透露出中国海军卓越的反侦察智慧
在卫星过顶的 15 分钟内,福建舰通过释放热烟幕和电子诱饵,成功制造出六个虚拟航迹点,这种技术被称为 “海上模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咱们深入分析一下福建舰这些操作背后的门道
先说它的快速转弯测试,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方面,在实战中,面对敌人鱼雷或炸弹的攻击,福建舰可以借助 S 形转弯巧妙躲避,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战机放飞时需要逆风条件
大家小时候放风筝应该都有体会,逆风助跑,风筝很快就能飞起来。福建舰快速转弯能迅速调整到逆风角度,而且它 38 节的航速,相当于时速近 70 公里
就算在无风状态下,这样的船速也能产生相对风速,配合电磁弹射,战机携带的炸弹量大幅增加
就拿辽宁舰对比,福建舰战机起飞重量能从 29 吨提升到 33 吨,多了 4 吨,这意味着可以多携带四枚鹰击十二导弹,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再聊聊福建舰的爆震实验
我在海上见过最大的爆震是 MK48 鱼雷爆炸,那威力已经够惊人了,可跟福建舰这次的爆震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MK48 鱼雷爆炸用的是两百多公斤黄色炸药,而福建舰这次爆炸产生的水花直径近 600 公尺,比 300 公尺长的航母还宽,推测其炸药量可能达到五吨
航母进行这样的爆震实验意义非凡,因为航母执行作战任务,需要使用抗爆钢板,而焊接技术至关重要
要是焊接技术不过关,爆炸冲击波一来,钢板焊接处就可能裂开,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
就像之前咱们的海坤号,展示时舰体表面有些凹凸不平,虽说当时解释是某种现象,但还是让人担心在爆震冲击下的承受能力
爆震不仅考验钢板焊接,对船上的管线、电子线路、芯片等精密零件也有影响
比如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大家自然会担心震波会不会让电磁弹射轨道出现偏差
不过这次测试结果令人安心,偏差仅有 0.3 毫米,几乎不影响电磁弹射,而且按照这样的震波承受能力推算,福建舰能承受 3 枚鱼雷攻击,还能保持 75% 的作战任务执行能力,这足以证明它经得起实战考验,距离正式服役估计也不远了。
最后看看卫星侦察与反侦察这一块
现在卫星在军事监测中作用巨大,解放军能用卫星精准掌握美国航母动态,同样,美国也想用卫星窥探中国航母
但福建舰可不会坐以待毙,它掌握了卫星经过的时间规律,在卫星过顶时,通过释放热烟幕、电子诱饵制造虚拟航迹点,甚至利用夜幕等手段进行隐蔽,这一系列操作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反侦察智慧,在未来海战中占据主动地位
最后,怎么看?还是简单总结三点吧。
第一,福建舰的S型转弯,绝不是为了“炫技”
第一,闪躲敌人的鱼雷和炸弹。战场上,敌人可不会跟你客气,福建舰得靠这S型转弯灵活躲闪
第二,战机放飞。战机起飞要顶风,这跟放风筝一个道理。福建舰快速转弯,能迅速调整到逆风角度,让战机起飞更快
而且,38节的航速,相当于时速70公里,这速度下,战机起飞时相对风速更大,再加上电磁弹射,战机起飞重量能从辽宁舰的29吨提升到33吨,多带四枚鹰击十二导弹。这可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这是战斗力的飞跃
第二,爆震实验,这是在给福建舰“体检”
爆震实验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在检验福建舰的抗打击能力。五吨黄色炸药的爆炸,水花直径比航母还大,这冲击波可不是盖的
福建舰能承受这种冲击,说明它的焊接技术过硬,钢板质量过关。而且,电磁弹射系统在爆震后只有0.3毫米的偏差,这证明它能经得起实战考验。福建舰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不仅能打,还能扛!
第三,卫星过顶的“隐身术”,这是福建舰的“智慧大脑”
福建舰不仅能跑、能扛,还能“隐身”。它通过计算卫星过顶时间,释放热烟幕和电子诱饵,成功制造虚拟航迹点,让卫星“看”不到它
这可不是简单的躲避,这是反侦察智慧。福建舰这是在向世界宣告:咱不仅有肌肉,还有脑子!
福建舰的这些测试,可不是为了“秀肌肉”这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福建舰的机动性能、抗打击能力和反侦察智慧,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艘巨舰的服役日期已经不远了,它将为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提供强大的支持
那些还妄想在海上对中国动手的人,醒醒吧!福建舰已经来了,中国海军已经准备好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