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宣布享界S9增程版将开启预定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最近,华为余承东发布的享界S9增程版,在网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评论区比发布会还精彩。有人说它“远超期待”,也有人直言不讳地吐槽“这外形、这价格,想割韭菜?”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款号称投入十亿研发、拥有六大升级的豪华轿车,怎么口碑两极分化如此严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 dissect 一下这台车,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买,以及背后反映出的国产高端车发展困境。
首先,我们得承认,享界S9纯电版的市场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上市三个月,销量一直低迷徘徊在三位数,这对于一款号称要“重新定义行政级轿车”的车型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很多人认为,这为增程版的市场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毕竟,“纯电都卖不动,增程版能翻身?” 这是很多消费者心里的疑问。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仅仅是因为纯电版销量差,就否定增程版的可能性吗?这恐怕太武断了。
我们先来看看增程版到底做了哪些升级。官方宣称的“六大升级”,究竟是噱头还是真材实料,这需要仔细分析。比如一些核心部件的升级,是否真的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续航里程的提升是否真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些都需要数据和实际使用体验来验证。 不能仅仅依靠官方的宣传,更要看第三方评测和用户的真实反馈。很多时候,厂商的宣传和实际体验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这往往是造成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不得不谈谈余承东的“余大嘴”效应。 他的营销风格一向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 “百万豪车体验”、“地表最智能SUV”,这些充满争议性的宣传语,虽然成功地吸引了眼球,但也导致一部分消费者产生了免疫力,甚至反感。 长此以往,这种营销策略的副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消费者会越来越质疑其真实性,从而影响产品的口碑。 享界S9增程版这次的宣传也未能免俗,“远超期待的豪华轿车”,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过于自信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盲目自信的宣传很容易适得其反。
再者,鸿蒙智行系统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用户体验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网络上关于鸿蒙系统偶发黑屏、智驾功能体验不及预期等负面评价并不少见。 这说明,即使是技术领先的系统,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仅仅依靠技术光环,而忽略用户体验细节的打磨,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一个系统再强大,如果用户用起来不方便,甚至经常出问题,那注定不会受欢迎。
定价策略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享界S9纯电版接近40万元的起售价,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具备价格竞争力,这无疑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增程版是否会延续这一高价策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它的市场表现。 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会权衡各种因素,包括价格、配置、性能、口碑等等,最终做出购买决策。 如果价格过高,而产品力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消费者自然不会买账。 一个成功的定价策略,需要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此外,国产高端车的困境,也是享界S9增程版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与百年豪车相比,国产高端车品牌在历史积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 国产高端车往往面临更加苛刻的审视,消费者对它们的要求更高,容错率更低。 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这对于国产高端车品牌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但这种压力也同时是一种动力,逼迫这些品牌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力和服务水平。
最后,我们来看看其他方面。 享界S9增程版的续航里程、华为SOUND音响等等,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这些亮点都被负面评价所掩盖,这说明,产品宣传和产品本身的平衡非常重要。 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还需要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市场定位。
总而言之,享界S9增程版的市场表现,既有自身产品力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纯电版的失利,并不必然意味着增程版的失败。 但能否扭转局面,关键在于华为能否正视自身问题,并在产品力、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等方面做出调整,真正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分析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增程式车型市场份额占比逐年提升,但高端市场仍然以燃油车为主导。 享界S9增程版要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克服技术难题,还需要在品牌建设、用户口碑、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这绝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最终,市场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让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享界S9增程版能够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国产高端车崛起道路上的一个成功案例。 但这一切,都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做到“远超期待”。 无论如何,国产高端车的崛起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