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插手都得栽?新能源保险又贵又难何时解?

温静姝阿 2天前 阅读数 29 #推荐

每年支付7400元的保险费用,一旦发生事故就再也无法续保,这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主的普遍困扰。尽管保费高昂,去年新能源保险公司却亏损了近57亿元。即使是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比亚迪涉足车险业务,其综合赔付率也达到了233.92%,一年内亏损了1.69亿元。无论是车主还是保险公司都感到压力重重,那么新能源车险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面对高昂且复杂的保险费用,新能源车是否真的不值得考虑了呢?

由于汽车零部件价格高昂,保险公司在理赔时面临巨大压力。这类保险业务覆盖范围广,赔付金额大,导致保险公司盈利困难。高昂的维修成本和广泛的赔付对象,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加,难以实现盈利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电池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51.1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便是高端燃油车,其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成本比例也分别只有15.62%和18.81%,两者合计仍远低于新能源电池的成本比例。

电机的均价在11048元左右,这个价位并不低。而且,这还不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各类传感器的成本,再加上高昂的人工费用,保险公司赔付几次事故就可能把保费全搭进去。

新能源车辆的保险范围更为广泛,不仅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以及车身等核心部件的赔偿,还包括因电池起火引发的损失。此外,储能设备和充电设施等出厂配套设备也在理赔范围内。

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相对封闭,市场上缺乏可替代的零部件。即使有第三方提供维修服务,车主也担心选择非官方维修会导致质保失效。因此,保险公司通常只能按照官方的高价进行赔付。

网约车数量激增,事故责任界定不清,导致保险费用不得不提高。

新能源汽车由于能耗和日常使用费用较低,吸引了不少车主将其用于网约车运营。这种情况直接推高了车辆的出险频率。尽管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在第二年拒绝为从事网约车业务的车主续保,但车主仍可通过网约车平台购买保险。因此,保险公司依然面临较高的赔付压力。

此外,部分新能源事故的责任划分并不清晰。以智能驾驶为例,如果事故发生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提供该技术的车企往往不承担明确责任,目前主要由车主和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同样,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即便部分原因可能归咎于充电桩的管理问题,目前依然由车主和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汽车制造商纷纷涉足智能驾驶领域,并承担相关责任,目前消费者仍可放心购买。随着技术进步,各大车企积极投入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尽管市场对智能驾驶的质疑声不断,但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并未改变。车企通过严格测试和认证,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驾驶体验。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智能驾驶车辆时,无需过度担忧,市场仍有多种选择。

尽管新能源车险面临一些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就完全不值得考虑。

近年来,部分汽车制造商开始涉足保险行业。以比亚迪为例,其推出的保险产品相比传统保险公司更具价格优势。以售价20万元的比亚迪汉EV为例,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相关险种需要支付约6000元,而选择比亚迪保险则只需4500元。与此同时,特斯拉也进入了保险市场,其特色在于,如果车主具备良好的驾驶记录和安全驾驶习惯,保费最高可享受40%的优惠。这种由车企直接提供保险服务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汽车保险市场的格局。

在责任划分上,鸿蒙智行此前推出的“智驾无忧”项目开创了智能驾驶厂商承担责任的新模式。上月24日,阿维塔也推出了类似的活动,预计其他智能驾驶汽车企业将逐步效仿这一做法。

尽管新能源车险领域仍存在一些挑战,但整体趋势是积极向好的,无需过度忧虑。行业正在逐步完善相关机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致力于解决现存问题。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新能源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也在持续改进。这些积极因素表明,新能源保险市场正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未来前景可期。

目前新能源车保险面临多重挑战,主要源于维修费用高昂、保险覆盖范围过大、网约车使用频繁以及事故责任划分不清等因素。然而,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健全、智能驾驶技术持续发展,加上电池制造成本不断下降,这一领域的保险难题预计将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积极变化将推动新能源车保险市场走向成熟,使价格更合理、服务更完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温静姝阿

温静姝阿

温静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