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全国超20省人口负增长,谁在逆势崛起,谁在加速失血?

东惠看那份情感 1天前 阅读数 0 #社会

2024年,中国人口版图迎来历史性转折。

随着各地统计公报陆续发布,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愈发清晰:

全国超过2/3的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仅8个省份勉强维持正增长,人口争夺战已从“增量竞争”转向残酷的“存量博弈”。

这场关乎未来经济命脉的较量中,谁在逆势突围,谁又深陷困局?答案背后,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密码。

人口增长“幸存者”:广东双引擎领跑,中西部靠强省会托底

在人口负增长成为常态的当下,正增长省份如同“幸存者”般珍贵。

广东以74万增量蝉联榜首,成为罕见的“双料冠军”——出生人口113万稳居全国第一,同时吸纳27万外来人口。

这种“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双驱动模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稀缺。

与广东不同,浙江43万的人口增长几乎全靠外来人口支撑。

其自然增长率早已转负,但凭借活跃的民营经济和产业升级,每年吸引数十万年轻人涌入。

而西藏、新疆、海南等边疆省份,则依赖高出生率“独木撑舟”——西藏出生率13.87‰,几乎是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省份的增长逻辑正在改变。

安徽、陕西等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开始借助产业转移和政策红利吸引人口回流。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崛起,让“家门口就业”逐渐成为现实。

但真正托住人口底盘的,仍是强省会的“虹吸效应”:长沙在湖南全省人口减少29万的背景下逆势增长10.4万,贵阳更以近20万增量超越深圳,成为年度“最猛人口收割机”。

从东北到山东:人口“塌陷区”加速蔓延

曾被视为特例的“东北现象”,如今已成全国性危机。

2024年,山东常住人口减少42万,河南减少30万,两座“亿级人口大省”同时亮起红灯。山东出生人口从峰值177万暴跌至64.9万,叠加25.9万人口外流,形成“生育塌方+人才流失”的双重绞杀。河南更遭遇“四连降”,

四年流失人口相当于消失了一个中等城市。

中西部省份同样未能幸免。

湖南、湖北、河北等地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山西、吉林人口降幅突破0.5%,黑龙江出生率甚至低至2.92‰,比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还低。“东北化”魔咒的根源在于产业——传统工业省份转型滞后,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年轻人要么“躺平”不生,要么南下寻梦。

就连江苏这样的经济强省,也首次出现零增长,暴露出制造业升级阵痛期的人口焦虑。

强省会的生死战:一场没有退路的博弈

当人口总量见顶,区域竞争的本质变为“存量争夺”。

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强省会成了中西部最后的护城河。成都、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在所属省份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贵阳更是上演“逆天改命”——贵州全省人口减少5万,省会却猛增19.96万,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吸引的不只是本省青年,还有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技术人才。

这种“一城独大”格局背后,是国家战略的深层考量。

在“国内大循环”和“战略腹地建设”的框架下,强省会既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又要构建区域消费中心。

长沙装备制造、合肥量子科技、西安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改写“沿海吃肉、内地喝汤”的传统分工。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残酷的“虹吸效应”——当省会抽走全省优质资源,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恐将进一步加剧。

突围之路:比“抢人”更难的是“留人”

面对持续萎缩的人口池,各地政策开始转向“两手抓”:一手松绑生育限制,23省份试点育儿补贴;另一手降低落户门槛,广东、杭州等地将社保年限压缩至“接近零门槛”。

但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创造“留得住人”的环境——

在浙江,民营经济每平方公里产出GDP是国有经济的2.3倍,这种“草根活力”让杭州、宁波成为95后创业首选地。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科研特区”吸引全球顶尖学者,深圳南山区每平方公里诞生1.86家国家级高新企业;就连新疆,也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吸引中东部光伏巨头落户。

但更多城市仍在艰难摸索。

东北某市曾砸重金推出“博士购房打五折”政策,最终因产业配套缺失,留下的人才又悄然离去。

这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没有产业支撑的补贴,就像无根之木;没有就业机会的落户,终是镜花水月。

未来十年:人口竞争决定城市生死

人口负增长时代,城市命运正在加速分化。

当广东仍能保持每年百万级出生人口,当浙江持续吸引高素质移民,当中西部强省会构建起产业护城河,那些既无生育底气、又无产业魅力的城市,或将重演“铁锈地带”的悲剧。

这场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暂时的幸存者。

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区域经济版图,必定属于那些既能用创新产业留住年轻人的热血,又能用教育医疗托住家庭生育希望的城市。

毕竟,人口从来不只是数字,而是一个个用脚投票的鲜活人生。

(本文所引用部分图片来自国民经略,如侵联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东惠看那份情感

东惠看那份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