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影后龚雪因谣言远走美国,如今是这般模样

影趣小筑 5天前 阅读数 6 #娱乐

时间倒回1984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31岁的龚雪在《大桥下面》片场反复揣摩返城知青秦楠的台词。为了演好这个未婚妈妈角色,她每天提前两小时到片场观察群众演员,甚至自费买毛线编织戏中婴儿的衣物。

这份执着最终将她送上中国影史巅峰——同时斩获百花奖与金鸡奖影后,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双料影后。彼时的她不会想到,命运的恶意正悄然逼近。

1986年2月,轰动全国的“上海流氓案”迎来终审判决。当主犯陈小蒙的犯罪细节被曝光时,好事者突然发现其笔记本中记录的百余名受害女性里,赫然出现某位“龚姓演员”。

尽管警方已澄清此人与龚雪毫无关联,但“影后涉性侵案”的谣言仍如野火燎原。最荒谬的版本甚至宣称龚雪为获得角色主动参与酒局,全然忽略她出身艺术世家、从话剧舞台稳扎稳打晋升影后的奋斗史。

面对漫天诽谤,龚雪试过所有自救方式:在《解放日报》刊登整版辟谣声明,向单位递交清白证明,甚至当众出示1981-1984年的完整工作记录。

然而在录像厅遍地的年代,人们更愿意相信香艳的都市传说。1986年深秋,33岁的她带着两箱衣物独自飞往纽约,落地时银行卡余额仅剩800美元。

转机发生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华人聚会上。彼时正在攻读博士的张迅,一眼认出这位被谣言摧毁事业的女演员。得知龚雪在语言学校兼职教中文,他每周开车两小时接送,连续三个月用《人民日报海外版》帮她补习英语。

当张迅在纽约暴雪夜捧着热粥出现在公寓门口时,龚雪终于放下心结:“原来真的有人只在乎我是龚雪,不是报纸上的龚雪。”

1990年,龚雪穿着二手婚纱在纽约市政厅完成结婚登记。丈夫全力支持她重拾演员梦,特意在女儿三岁时举家迁回上海。2000年复出之作《股市婚恋》里,她将商界女强人演绎得入木三分,剧组人员却注意到她每拍完哭戏都要给女儿打电话——当年被迫分离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

如今漫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年轻演员们仍会对着荣誉墙上的龚雪剧照惊叹“眼技”。而在外滩某栋老洋房里,当年的受害者早已把人生过成另一种圆满:每周三场昆曲雅集,每月带孙女参观美术馆,每年与丈夫重游普林斯顿。当被问及是否怨恨造谣者,她抚摸着丈夫送的金婚玫瑰轻笑:“他们让我错过了领奖台,却让我遇见值得领奖的人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影趣小筑

影趣小筑

记录明星们的逸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