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就把孩子伤害了?这3点才让娃委屈

禾禾妈爱学习 7天前 阅读数 48 #育儿

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不知道各位家长是否有这种困扰?

前几天带女儿去逛街,她看中了一个标价不菲的毛绒玩具,当时我有些犹豫,于是就上网搜了下同款产品的价格。

结果发现这个玩具线上的价格比线下便宜了一半还多,于是就跟女儿说:“太贵了,咱们网上买吧。”

女儿听到这话当然不高兴,老公心疼女儿,怕扫她的兴,还担心她因此变得自卑,于是想立即买给她。

我觉得网上买更划算,能省钱,又不是啥着急用的东西,为啥非要花这个冤枉钱呢?

最后,我俩还因为这个问题小吵了一架。

孩子在实体店想买喜欢的东西,我们一句“太贵了,去网上买”真的就会扫孩子的兴,伤到孩子,让他变得自卑,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开始查阅各类育儿书籍和文章,也在育儿群里请教了几位育儿博主和较为懂得育儿的家长,结果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是”与“否”如此简单。

01 孩子听到的答案不同,价值观不同

在育儿群里与其他家长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发现两个妈妈对这个问题反应特别强烈,不过她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态度截然相反。

一个是嘉嘉妈,她是外企主管,老公是事业单位领导,家庭条件非常优渥,两口子平时都很忙,很少陪孩子,所以就想在物质上弥补孩子。

所以,日常嘉嘉相中啥,有啥想买的,只要她张口要,两口子都会毫不犹豫的满足孩子。

在这种有求必应环境下长大的嘉嘉,性格虽然开朗自信,但对钱却没什么概念,花钱大手大脚,也不太懂得珍惜物品。

另一个是熙熙妈,是一位全职妈妈,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赚钱,所以她平时就比较省,别说是给女儿买玩具了,就算是日常购物,熙熙妈也很会精打细算,各个购物平台对比好久才下单。

受妈妈的影响,熙熙每次跟妈妈出门,也很少主动开口给妈妈要东西,即使是特别喜欢想买的东西,偶尔开口,语气里也满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要求会给家里增添负担。

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很显然是家庭消费观念与教育方式起了重要的影响。

看完这两个案例,相信很多家长对于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更加疑惑了,似乎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存在潜在风险。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就说明你本身存在问题:总是对孩子怀有愧疚心理。

02 不要总对孩子怀有“愧疚感”

刚生下女儿那几年,我就总对她有一种“愧疚感”。

有时是因为忙于工作,顾不上陪她;有时是因为别的孩子尿不湿用的是大牌子,奶粉喝的是定制的,衣服鞋子是名牌;甚至仅仅因为别的妈妈给孩子做了一顿美食,而我并不会做……

所以,那段时间我心理压力总是很大,总是纠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甚至一度想辞职全身心的陪着她。

然而,自从我做了育儿博主,深入了解相关育儿以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后,我才发现自己这种心理多么幼稚。

著名育儿专家李玫瑾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曾说:教育孩子,物质和精神二者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但相比“物质富养”,孩子更在乎“精神富养”,因为物质上的“穷养”完全可以用精神上的“富养”来弥补,而精神上的“穷养”,却无法用物质上的“富养”来替代。

然而,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把孩子摆在高高至上的位置,甚至盲目的认为,只有给孩子买最昂贵的玩具、吃最好的美食、穿最好的衣服,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却不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并不会领父母的情,反而会觉得父母这么做是应该的,做不到就是亏欠自己,最终甚至成为了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孩子经常心怀愧疚,请提醒自己:“育儿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我已经做到了当下能做的最好。”

03 给普通父母的三点建议

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在金钱物质上,有些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有些家庭的孩子却连温饱都很难保证。

然而,这两类孩子的父母,都应该不会纠结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

所以,纠结这个问题的大都是那些处于中间地带、既无法让孩子毫无顾虑享受物质奢华,又不必为基本生存忧心忡忡的普通工薪家庭父母。

他们既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又担心过度满足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既想让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又怕过于节俭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对于这类家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您几点建议:

第一,坦诚沟通

“买不起,去网上买,网上卖的便宜”

当你用这句话拒绝孩子的需求时,一定要将这句话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疑问讲清楚。

比如,为什么店里卖的贵?网上卖的便宜?为啥我们只能买便宜的……

只有我们坦诚的回答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进而有利于他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还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平时多下功夫,多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通过真实、透明、积极的沟通,让孩子学会尊重现实、规划未来、珍惜拥有。

第二,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愿意拒绝孩子的需求,有个原因就是孩子只是一时想要,并非需要,买回家就吃灰去了。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促使他学会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能从多个角度思考权威、判断。

比如,当孩子为高价玩具纠结时,引导她思考:“这个玩具你真的需要吗?能给你带来什么?是每天玩很久,还是玩几次就腻了?如果省下这笔钱,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通过类似的提问,激发孩子学会对消费价值的深入思考,培养其理性消费、长远规划的思维习惯。

第三,用“体验”替代“物质”,丰富精神富养

为什么你的孩子有了一堆一样的玩具,还会再要?是不是他获取快乐的渠道只有物质这一种?

反思下自己是否很少陪孩子,或者是陪孩子的时间虽然很多,但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互动,导致孩子只能通过不断索要物质,来填补内心对陪伴与关注的渴望。

如果是这样,劝您不妨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艺术创作等,让孩子在丰富体验中感受快乐。

因为一旦孩子意识到“快乐不等于昂贵的新玩具”时,上面那个问题自然就消解了。

【今日话题】

“太贵了,去网上买”,这句话你给孩子讲过吗?你认为这句话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禾禾妈爱学习

禾禾妈爱学习

家有一枚小学生,关注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