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敏去湖南没回韶山,毛泽东大发脾气:你叔叔连饭都吃不饱

军迷战火式 4天前 阅读数 0 #军事

1966年的某一天,在办公室里,毛主席竟然生气了,这可是很少见的事儿。他眼前站着一个大概30岁出头的女同志。看到她被主席训,她好像懵了,脸上还挂着点委屈的表情。

她搞不懂毛主席为啥那么生气,自己明明是借着工作的由头来看望他,结果好心没好报,反倒挨了一顿批评和指责。

毛主席发了顿火后,就坐了下来,像往常一样抽起烟来,默默瞅着面前那个有点懵的女子。这女子啊,就是他闺女李敏。

为啥毛主席的女儿会叫李敏这个名字呢?而且,为啥毛主席会因为李敏的叔叔而大发雷霆?他们三个之间,到底藏着啥样的往事?

【李敏的叔叔是谁】

李敏1936年在陕西省出生,老家在湖南。她是毛主席的大女儿,毛主席对她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过在她小时候,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

李敏的妈是贺子珍,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个老婆。虽然她和毛主席的认识时间不算早,但她给毛主席生的第一个娃,却是毛主席的大女儿。

李敏诞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刚出生没多久,她妈妈就去了苏联,留下她在延安。到了4岁的年纪,她被毛主席安排去了苏联,和妈妈团圆。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国内局势太紧张,小李敏留在国内太不安全,跟在毛主席身边更是危险。

后来,在小的时候我就去了苏联,跟妈妈住在了一起。李敏说,那时候她啥都不懂,结果后来连自己亲爸长啥样都不记得了。

不过呢,他在苏联那边了解到,自己还有两个兄长也在那儿。就是杨开慧过世以后,毛岸英和毛岸青被悄悄送到了苏联的国际儿童院。

两兄弟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小妹妹特别喜欢,虽然身处异国,但他们四个总能抽空聚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团圆时光。

贺子珍特别支持这两个儿子,总是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她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备至,还经常在经济上给予支援,自己辛勤劳作赚钱。在苏联的日子里,她过得非常节俭,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在苏联的那段日子里,李敏老能听到人们提起毛泽东。国际儿童院里的孩子们,因为那时候的特殊情况,很少聊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李敏压根不知道毛主席就是她亲爸。

毛岸英和毛岸青跟她提起过这事儿,但她以为俩哥哥逗她玩呢,贺子珍也从没跟她聊起过这些。

这次出门,她一待就是苏联的7年时间。但话说回来,跟两个哥哥比起来,她和老爸分开的时间其实短了不少。然而,奇怪的是,她脑子里对老爸几乎没啥印象。

1947年的时候,她跟着妈妈从苏联搬到了中国东北的哈尔滨。

毛主席听说李敏回来了,就写了封信,想让女儿到身边来。李敏看到毛主席的信后,心里半信半疑,甚至有过一阵子,觉得这人可能不是自己的亲爹。

1949年夏天,李敏回到了毛主席那儿。就是那会儿,毛主席才正式给她取了个名儿,叫李敏。

他对在苏联养大的这个心肝宝贝女儿疼爱有加,为啥毛主席会给她取名叫李敏呢?

战乱那会儿,为了行事低调,毛主席用了个假名“李得胜”,结果他还挺喜欢这名字的。后来,他女儿出生时,他就直接给女儿也取名叫李敏了。

李敏从小就没在爸爸身边长大,所以毛主席对她特别疼爱。虽然对她要求严格,但很少责备她。然而,在1996年的某一天,却因为她的叔叔,毛主席难得地生了气。

那天,李敏跑到湖南去参加了个活动,不过地点不是她的老家韶山。活动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心里琢磨着得赶紧去看看老爸,跟他唠唠嗑。结果,一见到老爸,没等开口呢,就先挨了一顿批评。

这时候,毛主席气得不轻,他直接对李敏说:“你到湖南了,咋不回老家瞅瞅呢?我之前跟你们说的话,你都忘到脑后去了?”

李敏略带怨气地解释说:“我忙完事情后太急了,心里就想着赶紧回家,结果一不留神就给忘了。”

听到这话,毛主席火更大了:“你是不是把这事给忘了?我觉得你简直就是忘了自己的根!你在国外长大,难道连家里人都不认了?都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

李敏面对老爸的训斥,默默低着头,一声不吭,其实她心里头有苦衷。小时候,她在陕西出生,连老爸都难得见上一面,更别提这位常年在老家的叔叔了。

尽管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但她还是接受了老爸的批评。说实话,自己这次做得确实不到位,千里迢迢跑到湖南参加活动,结果近在咫尺都没帮老爸去瞅瞅那些兄弟,作为女儿,这考虑得确实不周全。

毛主席对家里孩子的教育要求特别高,不光是对他的大女儿这样,对儿子那就更加严厉了。不过呢,因为他心里头对女儿的疼爱总是比儿子多一些,所以,对李敏他就没那么狠狠地批评过。

而是让女儿坐下来,他慢慢给女儿讲起了毛泽连的事情,好让女儿更加了解这位叔叔。

李敏有个叔叔名叫毛泽连,他是毛主席的亲堂弟。毛泽连的老爸叫毛菊生,毛主席小时候跟他妈跟毛菊生关系特别好,好到毛主席有段时间还因为这个叔叔的事儿,跟他老爸拌过嘴。

以前啊,毛主席他爸特别能吃苦,硬是把一个穷家打理得富裕了。那段日子,他们家还算过得去。但毛主席的叔叔毛菊生那边,情况就差多了,过得挺不容易的。

那时候,毛主席的爸爸买了家里头总共7亩的地。

这事儿直接把毛菊生一家逼上了绝路,让毛主席对老爹的做法特别不满。他为了搞钱,连亲兄弟的情分都不顾了,还反手坑了自家兄弟,这完全违背了毛主席的原则。

因此,心里头一直对叔叔有点过意不去,后来听说他这堂弟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就特别照顾这个兄弟,俩人的关系铁得很。说到毛泽连和毛泽东为啥这么亲近,那是咋回事呢?

【怒火背后的原因】

关于毛泽连的信息并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时间我们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在1995年离世。可以说,他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毛泽连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毛主席一起参与革命。大革命失败后,有一天在躲避敌人追捕时,他不慎伤到了左眼。由于手头拮据,没能及时医治,结果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变得很差。

那时候国内局势挺紧张的,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事儿,根本抽不出空陪弟弟去看病。好不容易熬到了1949年10月,全国这才刚解放,毛主席就赶紧让人把弟弟毛泽连接到了北京来。

因为手头事情太多,毛主席就让大儿子毛岸英亲自陪着他的叔叔去看眼科。这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对毛泽连的重视。

毛泽连在北京医治了俩月后,回了老家。毛主席心里老惦记着弟弟,所以每年都打自己稿费里拿钱帮衬他,还另外叫毛泽连来了北京两趟,专门治眼睛。

毛泽连在毛主席心里位置很特别,可以说是他那时候最亲近的亲戚,就像亲兄弟一样。而这位亲兄弟呢,从没像其他亲戚朋友那样,找毛主席帮忙“走后门”。

1961年的时候,他干了一件让主席心里不太舒服的事儿。那时候,他的大儿子毛岸平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但家里头实在是穷得叮当响,没办法,毛岸平只能不去上学了,开始出去打工挣钱。

他只是因为手头紧,所以打心底里不想去找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帮忙。一开始,毛主席压根不知道这事儿。后来知道了,心里头有点不高兴。

对于毛主席而言,即便身居国家领导人的高位,面对侄子毛岸平的经济困难,他伸出援手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

对他弟弟的行为,他心里头有怨气,但也挺能体谅的。以后啊,他经常跟孩子们说,要是有空,就多去瞅瞅他们叔叔,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

毛泽连那时候,身份可真不一般,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亲弟弟,他却偏偏选择在老家务农,过着挺不容易的日子。就算手头紧,缺钱了,他也死活不肯去找三哥毛主席帮忙。

毛主席对这位同志的品格和精神深感钦佩,心里头对他能懂自己这事儿特别感动。虽说因为私下的关系,他对弟弟的做法有些不满意,但说到大的方面,他打心底里佩服毛泽连的做法。

而且,毛主席盼着她能代替父亲多尽点孝心,在这方面,毛岸英做得挺不错的。

毛泽连到北京瞧病那会儿,毛岸英一直都在身边陪着。因为老爸之前特意交代过,毛岸英心里就明白了这位叔叔对老爸有多重要,所以从那时候起,他就一直惦记着叔叔。

李敏因为小时候没在国内呆过,所以她最亲近的人就是两个亲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还有妈妈贺子珍。就连自己的爸爸毛主席,她都认不出来。

【毛主席想见的女儿】

所以,说到李敏没去探望叔叔这事儿,他最终就是简单交代,以后要是有机会,得多去瞧瞧。别忘了,你是谁家的闺女,也别忘了自己的老家在哪儿。

而且反复交代说:“泽连的日子过得挺苦的,有时候连顿饭都落不下着,他还硬撑着不跟我提。娇娇,这事儿你得好好记住。”

李敏把老爸的教导都好好记在心里了。身为家里的大姐,她对这位了不起的爸爸感情越来越浓厚。

但在那个时代,李敏和老公孔令华,俩人都碰到了大麻烦,特别是在毛主席老年那会儿。

毛主席生病后的五年里,父女俩只碰了三回头,最后一次见面,就是主席离世前几天的事儿。

第三次碰头那天,毛主席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但看到大女儿李敏走进来,他还是特别开心。他使劲提起精神,一把紧紧握住了女儿的手。女儿感觉到爸爸手掌里那既暖和又有点无力的感觉,眼睛立马就湿润了。

这时的毛主席显得更加老迈,身子骨弱得很,他用颤抖的声音慢慢地说:“娇娇啊,你来瞧我了,怎么老是不来看我呢?”

说完那话,李敏心里头就难受得要命,她直接趴在老爸怀里,不知道该咋说出口。

她会讲些什么呢?是告诉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自己这段时间碰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儿,还是聊聊自己最近过得有多么不容易。

当她爸问起,她心里其实特想陪在他身边照顾。可眼下的难处,她真不知咋开口说明白。

毛主席这时候已经失去了好多亲人,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把命都给搭上了。就连毛主席特别疼爱的头一个儿子毛岸英,也早在好些年前,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李敏作为家里的大姐,在毛主席心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她眼泪不停地流,可就是一句话也挤不出来,哪怕是想找些安慰的话,也不知道该咋开口。实在是心里太难受了,根本没法表达。

几天后,毛主席离开了我们,这消息让李敏心痛得无法言喻。她坚持要去亲自送别父亲,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关于这事儿,她可没仗着自己的身份去搞啥特殊待遇。那几天的送别活动,她就规规矩矩地跟在去祭奠的人堆里,一声不吭地跟慈祥的老爸做着最后的道别。

她在人堆里哭得稀里哗啦,周围的人看她那么伤心,压根儿没往毛主席女儿那儿想,毕竟那会儿,好多中国老百姓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儿的。

她连着好几天都去参加老爸的追悼会,心里一直记着老爸以前跟她说的话。老爸让她要踏踏实实,别张扬,别追求那些虚名,就做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

她把老爸的话深深记在心里,用行动说话,就像周围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那样,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事。

她压根儿没想过拿老爹的身份来给自己铺路。在毛主席还在的时候,她就安心当着老爸眼里的乖女儿,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爸爸走后,她开始特别想念老家,还有她的叔叔毛泽连。回想起爸爸以前说过的话,她心里就琢磨着,得赶紧回老家瞧瞧。

但是,那时候她日子过得挺艰难,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自己手头也不宽裕,哪里有能力给父亲送啥礼物。想来想去,就没急着回老家。

一年后,她终于有机会回到老家,看望了老爸当年一直惦记的亲戚们,还给了他们一些钱上的帮助。

说到毛主席离世,家里人都悲痛万分。但当李敏回到老家,大家伙儿都特别激动,高兴得跟啥似的,就好像毛主席亲自回来探望他们一样。

这时,李敏对老家的感觉变得更深了。她发现自己对这个生长的地方,心里头那份情愫越来越浓。以前可能没那么在意,但现在,每当想到故乡的一草一木,心里就暖洋洋的。那种归属感,那种对老家深深的眷恋,让李敏觉得自己和这里紧紧相连,分不开。

她听亲朋好友聊着毛主席的往事,这些都是她老爸以前没跟她提过的,让她心里头暖洋洋的。要走的时候,她还特意去老爸的老宅子那儿,捧了一抔黄土,心里头那份想念,全都寄托在这土里了。

从那以后,不光是李敏,毛主席的其他孩子们,只要有空闲,就会回老家探望亲戚。到了节日,他们还会叫上“叔公”毛泽连,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李敏心里头一直惦记着那位叔叔,跟牵挂自己老爸一样。她通过自己的行动,想让老爸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军迷战火式

军迷战火式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