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得”与“失”
比亚迪秦、汉、唐、元、宋、舰、豹、狮、豚、鸥等系列新能源车矩阵丰富,所推出的多款中低端车型能成为“爆款”,销量“碾压”众多新能源车企(含特斯拉),铸就了比亚迪新能源车中低端领域的“巨无霸”地位。
但比亚迪汽车仰望、腾势、方程豹等高端和个性化品牌之路(以下统称“高端品牌”)走得十分艰难。究其原因也在于其使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弱点是能量密度低,140wh/kg,比三元锂电池接近200wh/kg的能量密度,低了近30%,相同容量的电池包磷酸铁锂比三元锂电池重42.8%。
这些差异在普遍使用50kwh以下电池包的中低端新能源车领域不明显(相差不超过107kg),且一定程度上能够接受和转化(适当增加整备质量提高汽车稳定性)。
但高端品牌普遍使用100kwh左右的电池包,磷酸铁锂电池包重714kg,三元锂电池包重500kg,多了214kg。相当于100kwh电池包相同续航里程的新能源车,比亚迪高端品牌汽车比使用三元锂电池的汽车就多了三个人(71kg/人)的电池重量。
若要不增加重量,就得压缩电池包减少续航里程,别人跑700公里,比亚迪只能跑490公里,少跑30%,减少210公里的续航,肯定没有市场竞争力。
若要相同续航,就得增加电池组提高整车重量200多公斤,不仅需要提高车辆钢性增加制造成本,同时,车辆太重还会增加车辆行驶电耗、加快轮胎磨损,同样影响市场竞争力。
目前,比亚迪在高端品牌上的策略是适当增加车重和适当降低纯电续航。如腾势Z9、N9和方程豹豹5、豹8等车型,相对于竞品如问界、理想、坦克等品牌对应车型比较“尴尬”,纯电续航没有他们高,自重还比他们重,市场响应度自然不理想。
近年来,比亚迪为了在高端品牌上突围,相继在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上搭载“易三方”、“易四方”、云撵、“天神之眼”等新技术。但这些新技术只能算“加分项”,不是刚需,反需增加了车身重量。最终市场反应平平,始终没能培育出高端品牌的“爆款”车型。
“纯电续航”和“电池安全”始终是新能源车的两大“刚需”。近年来,三元锂电池在宁德时代、华为问界等品牌严苛的温控技术迭代、管控中,其安全性短板在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吉利新能源汽车“摸着比亚迪过河”推出的“神盾短刀”磷酸铁锂电池,也进一步弱化了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能优势。
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高端品牌这“一增”(自重增加)、“一减”(续航减少)、“一弱化”(安全优势弱化),注定了比亚迪高端品牌沦为“平庸”,无法成为“爆款”。可以说比亚迪在中低端车型成也“刀片”,在高端品牌失也“刀片”。
期待比亚迪在高端品牌车型推出革命性的能量密度在200wh/kg以上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包或固态、半固态电池包,补齐高端品牌续航、自重“短板”,着力打造集长续航、安全性、操控性、轻量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端品牌“爆款”车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